傅才武

傅才武,男,1966年生,湖北崇陽人,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導,武漢大學博士後,主要從事文化經濟史、文化體制、文化產業研究。

人物簡介

傅才武(1966-),男,湖北崇陽人,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導,武漢大學博士後,主要從事文化經濟史、文化體制、文化產業研究。1989年起先後在湖北省文化廳、湖北省文物局從事文化藝術教育管理、文物管理、藝術管理工作,並進行文化管理和文化產業的相關研究工作。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戰略研究所所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後主持和協助主持完成國家藝術科學和湖北省社科基金重點課題10多項,接受文化部、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委託的大型文化調研課題10多項,提交多項政策研究報告並被文化部、財政部採用。出版各類著作7部,發表藝術管理、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業方面的相關論文50多篇。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文化產業、公共文化管理和文化發展規劃研究。

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1、《藝術教育管理學》(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近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娛樂業——以漢口為主體的中國文化娛樂業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考察(1861-1949)》(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湖北文化史·藝術史》(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文化市場演進與文化產業發展——當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科研成果

《文人與詩妓——詩妓在詩詞傳播中的作用探微》,《湖北民族學報》2000年第1期;
《煮酒論英雄——中國古代英雄標準探微台灣》,台灣《歷史月刊》2000年第3期,美國《中國時報》轉載;
《文物科技體制創新與觀念變革》,《中國文物報》2001年5月3日
《政府藝術管理職能“錯位論”的源流及其認識局限》,《江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試論藝術表演團體體制調整和制度創新》,《武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石頭崇拜與中華玉文化的形成》,《江漢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文獻》(CUAA)2003年第6期轉錄;
《論中國藝術表演團體改革的實現途徑——兼論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特殊性》,《江漢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6期轉載;
《藝術表演行業的反市場形態及原因分析》,《湖北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9期轉載;
《轉型期藝術表演團體體制改革的分期問題》,《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
《古代情愛巫術及其影響》,《江漢大學學報》2004年第8期;
《我國文化體制的緣起、演進與改革對策》,《江漢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民國政府管理近代文化娛樂業的探索及其現代價值》,《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人大《中國現代史》2005年9期轉載;
《建國以來中國事業單位組織模式的變遷——一種以藝術表演團體為主體的歷史透視》,《江漢論壇》2005年第3期,人大《公共行政》2005年7期轉載;
《行業差異與文化體制改革的策略問題》,《江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6年1期轉載;
《百年職業藝術教育迎來新機遇》,《中國文化報》2005年2月21日;
《網咖作為網路文化載體的形態、屬性與特徵》,《和諧與共存——網路文化與青少年發展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2005年;
老郎廟的近現代變遷——以漢口為中心文化娛樂業組織形態的一個側影》,《文藝研究》,2006/02;
《網咖作為網路文化載體的形態、特徵和功能》,《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1;
《文化產業作為城市支柱產業的可行性及類型選擇》,《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
《三十年來的中國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一個巨觀分析框架》,《福建論壇》2009年第2期,人大《文化產業研究》轉載;
《文化創意產業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功能作用與價值定位》,《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4;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過程、路徑與理論模型》, 《江漢論壇》,2009/06
《多元文化環境下強化文化管理戰略的價值、內涵與政策思路》,《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0/03;
《文化市場一體化進程與文化行業體制的結構性矛盾及其因應策略——基於《魔獸世界》網路遊戲主管權兩部委論爭事件的分析》, 《江漢論壇》, 2010/05 ;
《當代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模式》,《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4。

主持課題

全國藝術科學部級課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01HG98),協助主持,執筆人;
湖北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轉型期藝術表演團體改革模式研究”(2002[132]);全國文化系統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理論研究課題(文化部,2002年),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湖北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文化體制改革對策研究”([2003]08),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全國藝術科學部級課題“藝術教育管理學研究”(03GG120) ,主持人;
全國藝術科學國家重點課題“轉型期藝術表演團體改革模式研究”(03AG13),主持人;
湖北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湖北文化資源狀況與區域文化資源評估指標體系研究”,主持人;
湖北省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娛樂業——以武漢為主體的中國娛樂業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考察”,主持人;
武漢市規劃局 “武漢城市文化特色營造比較研究”, 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組織框架設計”,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2005年中宣部、文化部“中國農民工文化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2005年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三峽文物考古成就總體動畫展示研究”,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2005年湖北省文化廳“網路文化與當代青少年發展研究”,主持人
2005年湖北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體制的起源、演進與確立——政治變局中的政黨、意識形態與文化領導權(1921—1952)”, 主持人;
2005年國家文物科技規劃課題“楚文化資源的區域分布、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開發模式研究”,主持人;
2005年湖北省文化廳“中華竹文化藝術史”,主持人;
2005年湖北省文化廳“國家藝術節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影響的實證研究”,主持人;
2006年國家財政部“當代中國農村文化調查研究”,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2007年當前我國公共文化經費績效評價及文化基金會的可行性研究(財政部,2007年),主持人;
2007年當前我國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現狀與對策研究(財政部,2007年),主持人;
2007年當前我國公共文化經費績效評價及文化基金會的可行性研究(財政部),主持人;
2006-2007 中國文化創新年度報告研究(文化部,2007年);
2003-2006湖北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發展藍皮書(湖北省省委宣傳部,2007年);
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項目“國家藝術節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影響和作用——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的運作模式、經驗及其影響力的實證研究”(2007年),杜建國主持、傅才武協助主持、主要執筆人;
文化部“2006-2007中國文化創新年度報告研究”課題(2007年),主持人。
2007年科技部網路文化安全監管系統的體系架構、集成及示範套用,子課題負責人;
2008年,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前期研究(財政部、文化部),主持人;
2008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規劃研究(湖北省發改委),子課題負責人;
2009 中國特色的藝術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財政部) 進行中
2009 我國文化遺產事業“十二五”及下一個十年發展戰略研究(國家文物局文物科技項目) 2010年6月完成
2009 國家文化創新年度報告(文化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研究(財政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三峽工程的文化學研究(三峽總公司招標項目) 2009年10月完成
2009 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及財政政策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 進行中
2010 推進我國文化創新體系建設的政策與路徑研究(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 進行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