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

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

美國的家教一直被渲染為“沒有家教”之說,因為大家看到的是一種比較寬鬆的氛圍。其實美國真正的優秀家庭,無論貴族還是中產階級,他們的家教都是非常的嚴格的。西方有很多貴族,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都非常重視並規矩多多,只有不上進的,或者覺得對孩子沒有足夠認識的,才會放任自流。

在美國,很多身份地位顯赫的貴族,他們教育孩子的方法完全不是我們所見過的美國教育方式,從一定角度而言,更像中國的傳統教育,家長非常嚴格,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在學習上的強度與壓力絕對不亞於中國人。因為對這些貴族大家來說,孩子不僅代表自己,更代表家族的延續與體面。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不會有富不過三的說法,他們對家教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大家比較熟悉的美國貴族代表,就有甘迺迪家族、石油巨頭洛克菲勒家族等。

在中國,也有一些如我一樣理性而有智慧的企業家,特別看重財富能有效地傳承給子女,期望子女能夠守好他們創下的“江山”,所以在親職教育上管得很嚴。

那些有良好家教的孩子,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成天穿戴奢侈品、開頂級豪車。他們基本都受過良好教育,大多數在國外生活過。

基本信息

簡介

圖書封面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

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親職教育原創作品,是傳奇人物徐曙光先生十多年對子女教育的精彩記錄。是一本在當下中國的親職教育有著巨大意義的書籍。

相比許多家教圖書,這本書有以下特點:以談教育孩子“術”為核心,通過一個個發生在徐曙光與自己的孩子之間的故事展開,故事以小見大,通過第一人稱方式來寫,有效展示徐曙光的思維方式與教育理念,

本書首次提出一些新穎但是同時也是回歸傳統的親職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書中給出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它是實事求是談家教的典範,是家長們最實用的工具書。

本章核心是從中國與西方、學校與家庭、父親與母親等角度進行對比,提出徐曙光的教育理念與思維,最後一小章節是“培養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為承上啟下,下一章起就來抒寫徐曙光的教育方法。

本書不但告訴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養一個獨立、自覺、自強的孩子。

作者簡介

格林豪泰等公司的董事長徐曙光(Alex),從山東農村一個普通男孩到留學美國,從世界500強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到連續自主創業成功。14年時間裡,他成為8家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創業足跡橫跨兩大洲,涉足近10個不同的行業。他還是一位教育下一代的“得道者”。撫育子女的15年也是事業最繁忙的15年。他的兒女能在生活條件優越的家庭里在學校、在社區、甚至在條件甚高的社團都能出類拔萃。他的經驗和故事必定能使整日受到困擾的父母們得到收穫。

徐和安(Ashley),徐曙光之女,1995年出生於洛杉磯,在美國讀書,從4年級開始就被選到GATE班(GiftAndtalentedEducation),國中時參加MockTrial模擬審判被提名最佳辯護律師,國中畢業得頭等獎(SuperGoldAward),高一南加州演講比賽原創頭等獎(SuperiorityAward),2009年參加南加華裔學生作文比賽《孔子和教育》,得第一名。

目錄

序一看成功的企業家如何培養下一代

序二德魯克式親職教育子女的秘訣

導言共同點亮孩子的未來之燈

第一章父親的智慧之燈

導語

我眼中的中國年輕人

最棒的父親就是最優秀的統計學家

我只做勝算大的事

孩子是我的生命“事業”

從小養個“7+2高效人士”

身教+言教:給孩子一雙翅膀,他就能飛

“境教”,給孩子一個天空,他就能飛

“修理”出來的責任心

讀書需要“雙贏”(Win-Win)

沒有“還可以”之說

父親的品格

父親的責任

孩子眼裡沒有“忙”爸爸

一份郵件的多重功能

第二章 父親的心靈之燈

導語

在美國讀書

公立、私立哪個好

興趣班,父母的興趣還是孩子的興趣

孩子為什麼要讀大學

父母應該替孩子做決定

“專才”不是“偏才”

超越分數的學習

跳級是一種急功近利

聽爸爸的,還是聽老師的

像外國孩子一樣自信

“量化”你與孩子的溝通

一邊休息,一邊學習——最佳的學習方式

18歲之前,別住校

第三章 父親的希望之燈

導語

命和運

我為什麼希望孩子將來從政

男孩女孩一樣養

家庭會議:跨越代溝,連線心靈

骨子裡的“家族榮譽感”

美德高於一切

要競爭,不攀比

讓孩子從社會上獲得尊嚴

自信的回歸:“富二代”減肥記

物質獎勵不濫用

隨時隨地幫孩子完善目標

金錢觀念的培養不急在一時

近朱者赤,打理孩子的交友圈

女兒可不可以“化妝”

父親應教給女兒的愛情定理

我的女兒不愁嫁

後記

序言

看成功的企業家如何培養下一代
最近東方出版社向我強力推薦《做父親,不許失敗的創業》這本書,希望我為作者寫一個小序。作為哲學思想家、及管理哲學家,我自然關注這個時代中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重大問題,而徐曙光的這本書應是符合我的期許的。我利用時間讀了此書後,認為徐曙光的很多經驗、觀點、建議和方式都有它們獨到的價值。因而我願意從哲學與管理的角度來詮釋與評價徐先生此書的內涵,使讀者朋友們對其有更深刻的認識,更關心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

為了寫這篇序,我查閱了徐曙光的資料。徐曙光出身於靠近威海的乳山。乳山我是去過的。那個地方靠海,風景不錯,雖然算不上貧困,但是屬於鄉村地區,與外面世界比較隔絕。我的學生中有很多是山東人,他們的性格我很了解,他們勤於學習,能夠刻苦耐勞,有向上沖和打天下的精神,並能不斷尋求機會出人頭地。山東人這種性格也是歷史上中國人較為典型的性格,是走向成功的一種動力。徐曙光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成功尤其是與他能抓住一系列的機遇有關係。他在美國念博士的時候找到一個做大公司財務經理的機會,他就抓住了這個機會。雖然放棄了唸博士學位,他卻開始了更為奮發的企業創業活動。他能吸收西方企業重視實用與效益的態度,適時回國創業,馬上就能實踐與推廣。

我必須說中國從90年代,尤其是在鄧小平南巡之後,即從1993到2005年,經歷了一個很重要的時期,亦即現代化的改革時期。此一時期帶動出來很多人才。這使我想起了日本的明治時代,為了現代化創造了很多個人發展的機會。武士階層的人到東京找機會,幾十年內造就了一大批大公司、大企業的企業人才。中國從90年代起就積極走向現代化的事業,自然也激發了不少胸有大志的年輕人,其中很多是我教過的國際東西方大學的EMBA班的學生。他們有的很成功,無論在政界,或在商界都能出人頭地。現在看看中國這批已經到了四五十歲的成功的人物,不是看他們是否更成功,因為他們已經夠成功了,而是要看他們是否能夠持續地發展,他們能否在中國更為發展的時候,成為跨國際的世界級的企業領軍人物。我認為徐曙光的成功史是一個成功創業的重要案例。他處處都找尋和利用機會來充實自己。除了他確實有自己的才華外,他的學習精神、敬業精神和負責任的精神都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他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談自己子女的教育問題,我認為更有一番意義。

徐曙光作為成功企業家成為巨富,自然面對一個問題:他能否破解“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這就要看他是否能培養出強大的下一代。如果創業的一代不能培養好自己的子女,子女也就不會了解創業的艱難,更不會有技能來維護上一輩創業的成果。這個是經驗的總結,這種經驗不光中國有,美國也有。著名的福特公司,第二代就出了嚴重的問題:酗酒、飆車,差點把福特這么大的公司敗在他手裡。萬幸的是到了第三代,就是老福特孫子這一代才恢復過來。但美國很多的家族企業仍是富不過三代。有些美國企業家認為不需要考慮“三代”的問題,像比爾•蓋茨這樣的企業家就想把錢的一半捐出去。提出“取自於社會,還給於社會”的價值概念。這自然也是一個辦法。但如果家族企業要發展,就有責任對第二代進行教育,讓他們負起責任。如此了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個好的企業家對自已子女的教育應如何這么重視的了。就從一般意義而言,作為父親必須對子女的教育負責任。從企業家的角度談如何培養子女,提出新的要求與方法,更具有參考的價值。徐曙光是以一個企業家辦企業的精神來教育自己的子女。他對自己的成功有深度認識,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功。他以企業家的優勢和條件為自己的子女的成長教育提供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條件。

我很高興看到徐曙光在他書中強調做父親的應該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這是其他人不能取代的。不能因為自己是企業家,就忘了自己作為父親的角色;至於是不是永遠扮演做父親的指導角色,那是另外可以考慮的事。他說明在子女小的時候,做父親的需要重視環境與機會教育。對於自己的言行,也要做出示範,這當然是正確的。這也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身教”與“言教”的意思。徐曙光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與子女的分享和溝通,這也是非常好的。這是現代親職教育的基本要求。至於書中講到為女兒制定具體的人生目標,可以供參考,但卻不一定是通則。作為父親我們期盼子女的是他起碼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對社會負責的人、一個有理想的人。具體目標則決定於個人逐漸發展出來的能力與取向。另一點也值得一提:父親應對子女與一些學習上積極要求與規定:一天記一個英文字、或一天背一條成語等,這些看似小的問題,實際上可以成為最後成功的關鍵。

基於以上的評述,我想在此說說一般的父母應給予子女什麼樣的教育。我在此想提出八個簡單的要點:

1. 要培養子女有高尚的理想,多考慮為人類做些什麼公益的事。就像孫中山先生說的“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2. 要鼓勵子女保持高度的學習興趣,對生活中各種事都能認真的學習。人要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去完成和發展自己。

3. 要鼓勵子女建立獨立思考的習慣,因而能夠在廣泛的學習中自求進步與創新。

4. 要培養子女堅毅的性格,不怕挫敗,因失敗而更加努力。這要建立在有價值的理想的認識之上,不應只為賺錢牟利而追求。

5. 要幫助子女建立對己對人的信心以及對待人生的樂觀態度。現在的孩子,十幾歲自殺的也有。這並非氣質與遭遇方面的問題,而是父母是否給予了孩子充分的肯定、自信與支持的問題。

6. 要培養孩子有判斷是非等基本價值的能力。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非正義。什麼是美,什麼是不美,這都是價值判斷,此一能力必須在父母的指導與示範中發展出來。

7. 要培養孩子具有選擇方向的能力。在是非善惡的分辨下,也懂得吉凶禍福、利害得失,不可因自私與貪婪而自欺欺人,如此最後也不一定成功。有些選擇非常容易受到威脅利誘。有堅定意志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不容易受別人的影響的。

8. 一定要求子女對人和事都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做任何事要有責任感。對人要有開闊的胸襟,不能別人和你意見不一樣你就對人有成見。對人要有禮貌,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對生命要有基本的仁慈。再小的生命,也需要保護,這是一種生態意識和環境意識。徐曙光書里講到他和女兒如何關心他人,關心乞丐,關心不幸的人,這是需要培養的一種好態度。

以上八點,都是父母通過言教和身教可以影響到子女的。徐曙光提出的“境教”的方式需要父母大量的付出。而“境教”,在我看來,就是利用機會進行環境教育。父親應該抓住機會去教育孩子。我們都希望子女成為成功的人,或者有聲望受敬仰的人,但更重要的是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力求進步的具有良知的人。

從中國儒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否也應考慮到,海外的中國人應該對中國的文化有基本的認知。成功的企業家對自己子女的文化修養與歷史根源的認識要加以特殊的關注,畢竟現在人類還沒有達到世界大同的地步。中國文化強調中道和中和,強調和諧和及與人為善的價值。如果只強調子女如何追求西方式的成功,而不強調中國傳統哲學中重視德性的開發與培養,是不夠的。父親有責任讓子女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讓他們明白自己可以作為兩個優秀文化的橋樑,並有責任來幫助母國的發展,幫助世界的發展,追求人類文明發展的新境界。這將是父母對子女的一個無可取代的傳承,做出的貢獻可能比任何貢獻都要深遠。

成中英
(哲學家、管理哲學家、現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