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以胎內到青春期的成長為脈絡,著重闡述家庭教養方式和父母的自我成長。不僅父母,沒有父母身份的人,尚未走入婚姻殿堂的人,沒有踏上戀愛旅程的人,或者決定獨自行走生命之路的人……都可以從書里讀到自己的心路歷程,可以觸碰到父母的內在體驗,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自己和父母,從而也就更容易讀懂自己,理解父母,理解身邊的許多人……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告訴我們:好父母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像孩子一樣去成長。父母的態度遠比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為重要。

作者簡介

苑媛
中央財經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意象對話心理學研究中心常務理事會理事。主要著作:《意象對話臨床操作指南》《意象對話臨床技術匯總》《自我接納與意象對話》《光與影——意象對話看電影》《話中有話——經典神話與童話的心理分析》《來自東方的心理療法一意象對話心理治療》(中英文對照)等。張志強
高級親職教育指導師,國家二級職業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職研究生。常年從事基礎教育問題的診斷、整合、解決及研究工作。曾任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現任北京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校長助理,北大公學基礎教育研究院主任。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從胎教、育兒到孩子的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以及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家長都需要系統地了解與學習。本書就是這樣一個針對性強、專業性強又容易讀懂的心理讀本。家長們看了之後,定會大有裨益。
——周滿生教授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教
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文化研究分套理事長
當我們習慣於習慣時,觀念的轉變顯得尤為困難,這更像是一門藝術,而此書幫我們揭開了這門藝術的真相。
——郭巧慧
北京讀你心意教育機構董事長,中國性學會
理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在多年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實踐中,我體會到為人父母是天底下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不斷學習。作者從個體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需求人手,結合自己多年的意象對話治療經驗和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闡釋了如何成為溫暖的好父母。尤其獨到的是,深入解析了胎內環境和出生對個體的影響。這是一本溫暖的書,非常值得閱讀!
——劉彩誼
全軍心理衛生指導中心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
基地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後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父母如何自我成長?如何心靈養育?這本既專業又實用的親職教育書籍填補了這一空白,讓0—18歲不同階段孩子的家長在學習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王志華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河口第一中學校長

名人推薦

從胎教、育兒到孩子的學前教育和九年義務教育以及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家長都需要系統地了解與學習。本書就是這樣一個針對性強、專業性強又容易讀懂的心理讀本。家長們看了之後,定會大有裨益。
——周滿生教授
當我們習慣於習慣時,觀念的轉變顯得尤為困難,這更像是一門藝術,而此書幫我們揭開了這門藝術的真相。
——郭巧慧
在多年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實踐中,我體會到為人父母是天底下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不斷學習。作者從個體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需求人手,結合自己多年的意象對話治療經驗和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闡釋了如何成為溫暖的好父母。尤其獨到的是,深人解析了胎內環境和出生對個體的影響。這是一本溫暖的書,非常值得閱讀!
——劉彩誼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教育孩子的失敗。父母如何自我成長?如何心靈養育?這本既專業又實用的親職教育書籍填補了這一空白,讓0~18歲不同階段孩子的家長在學習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王志華

圖書目錄

第一章胎內環境
一、子宮接納與期待
二、胎兒期的心理體驗
三、母親與胎兒的互動
第二章出生
一、肉體出生
二、心理出生
第三章嬰幼兒時期
一、嬰幼兒的心理需求
二、身體接觸與存在感
三、分離焦慮
四、依戀類型
第四章兒童時期
一、兒童的心理需求
二、問題並非病症
三、請不要做“蜘蛛螞媽”
第五章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二、問題並非病症
三、青春期的性教育
第六章原生家庭構築四種人生態度
一、我不好——你好
二、我不好——你不好
三、我好——你不好
四、我好——你好
第七章原生家庭孕育心理問題
一、精神遺傳的發生
二、父母關係影響孩子
第八章父母的自我成長
一、關係大於教育
二、情緒管理
三、讚美有講究
參考文獻
結語

後記

釋迦牟尼說過,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有必然的意義,沒有偶然的相遇。如此說來,我就是常遇貴人的幸福之人。
父親苑紅濤和母親李新華都是爽朗、樂觀、幽默、細膩、堅韌、勇於付出的人。他們攜手人生的艱辛、浪漫,不離不棄,讓我們懂得了愛情的真諦;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和睿智的心靈為我們的童年澆鑄了太多的美好與溫馨……在這個幸福的港灣里,哥哥苑慶、妹妹苑琳和我感受到太多的溫暖!我們兄妹三人也學會了如何傳遞溫暖!值此叩謝雙親的養育之恩與教導之情!
恩師朱建軍教授雖然並未直接參與本書的寫作,但是,他是引領我進入心理諮詢領域的最重要的人!他博大精深的專業造詣與毫無保留的悉心傳授,讓我始終自信、勇敢地堅持著、努力著。
合作者張志強老師現任北京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校長助理。他長年從事中國小一線教師的再教育工作,不僅擁有豐富的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經驗,還對佛學和心理學頗有研究。他的真誠與投入讓合作過程變得深刻和幸福!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一中的馬永祥校長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這位優秀校長的熱誠提議與積極鼓勵,恐怕就沒有這本書的策劃和完成了。他的謙遜、慎思與包容讓我和張老師備感溫暖。
好友曹昱女士不久前赴澳門攻讀心理學博士,她為意象對話心理學的發展孜孜不倦地付出著。這一次,她爽快地同意將尚未公開發表的“獻祭者原型”的部分文稿為我所用,並願意分享更多的科研成果,這種無條件的支持著實令人感動!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何琳老師是我認識的最認真負責、最體恤作者的心理學編輯!她的靈感閃動和審閱嚴謹為本書平添了細膩而大氣的品質。
最後,特別拜謝所有在內心層面勇敢面對親子問題的好父母!正因為有了你們,心理諮詢師才有機會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孩子,有機會不斷梳理和總結成為溫暖父母的經驗。正因為有了你們,我們才有信心、有勇氣,在筆墨間、在講台上、在諮詢室里,與更多的人們去分享……
願天下父母帶給孩子一生一世的溫暖!願孩子將溫暖傳遞一生一世!
苑媛

序言

我們常常活在想像當中,腦海里充斥著太多的“想當然”。問生氣的爸爸:“你為什麼生氣?”他很可能會說:“還不都是我兒子惹的我!”如果去問兒子:“你為什麼惹爸爸生氣?”兒子很可能梗著脖子說:“我哪惹他了,是他自己愛生氣!”
心理諮詢工作做得越久,就越有一種體會:傷害源於無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心靈傷痛,或是敞開的傷口,或是結痂的疤痕,或是歲月的紋理……仔細回味,所有的傷痛,無不源自人性最深處的愛。起因是心理的,可以用心理行為來表達,也可以用象徵性的身體語言來表達。
譬如:仇恨是失望的愛;胎兒早產是因為感覺“住不下去了”;便秘是情緒的壓抑;腹瀉是情緒的擺脫;呼吸困難由令人“窒息”的母親所引發;胃部不適是因為有“消化不了”的人或事;皮膚生病是受到較大的情感困擾;哮喘是壓抑的哭泣;乳腺癌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神經性厭食症是在潛意識裡拒絕媽媽的愛;等等。
如果我們願意知道什麼是健康的愛,並且努力地去實現它;如果我們敢於探索痛苦的根源,並且給它一個釋放的機會;那么,我們一定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代價!
臨床實踐工作不斷驗證著一個“真理”:孩子的問題在父母,父母的問題在童年。但是,很多時候,並非父母做錯了什麼,而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不知道真正的後果是怎樣的,甚至他們自己小時候也經歷了愛的缺失。舉個簡單的例子,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明白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可是有時會忽略一件事:幫助孩子時,也要給他面子,保護他的尊嚴,他才會發自內心地感激父母。否則,父母越幫他,他就越恨,因為父母的強大讓他感覺自己是“無能的”“弱小的”。
因而,好父母不是天生的,是學來的。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努力成為讓孩子感覺溫暖的父母——溫暖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心理品質! 清代有一位名醫叫喻嘉言,他在著作《寓意草》的“序”里講過,很多人都認為他高明的醫術是從紙上得知的,也就是從書本里學到的,認為他博聞強記,治療效果非常好,實際上並非如此。他說,真正的醫生是在遇到病人時,能夠靜下心來,深入體會病人的痛苦。當醫生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否則,給病人吃多少藥都很難見效或者除去病根。
如果將喻嘉言的這段話套用到親子關係上,也未嘗不可。倘若父母沒有進入孩子的內心,只是簡單地使用了一些所謂技巧或方法,孩子的問題仍然難以真正解決。
本書之所以命名為《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是想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些心靈養育的理念:
1.好父母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像孩子一樣去成長!
2.父母的態度遠比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為重要!
3.當父母發現教養方式不夠妥當或出現偏差時,補償孩子的最好方式不是道歉認錯買禮物,而是更好地去照顧孩子!
4.父母給了自己成長的機會,也就給了孩子更愛父母的機會!
這本書看上去是寫給父母的,其實,它適合所有的成年人來閱讀。沒有父母身份的人,尚未走入婚姻殿堂的人,沒有踏上戀愛旅程的人,或者決定獨自行走生命之路的人……可以從書里讀到自己的心路歷程,可以觸碰到父母的內在體驗,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視角來解讀自己和父母,從而也就更容易讀懂自己,理解父母,理解身邊的許多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人與人之間,親子之間,了解越多,理解越多,融洽也就越多。父母們往往都是非常願意去了解孩子的,希望能夠與之融洽相處。只是苦於沒有找到總是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心理學為我們帶來了這種可能性——提升智慧與力量,建設親密關係與親子關係,感受真正的心靈“相遇”,從而創造家庭的和諧,重塑靈性的成長。 在這本書中,有些觀點可能會挑戰您以往的理念或思維,甚至會被您質疑,但我們仍然決定呈現給您。因為我們覺得,作為常年工作在一線的心理學者,有責任告訴大家真相。我們承認,一些觀點來源於大量的臨床實踐,來源於心理諮詢案例,來源於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成長經驗,目前還無法用標準的科學實驗去“證明”或“證偽”,然而,它們仍不失為一種“真相”。這恰恰是心理學的另一種魅力。
閱讀本書時,若有某段文字或故事喚起您一絲的不快,或是引發了不愉快的回憶,希望並未削弱您繼續讀下去的熱情。請把這些時刻視為成長的機會。
電影《劍雨》裡面曾有一段如詩如畫的經典台詞。藉此,將它摘錄下來,作為我們與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吧!
我願化成一座石橋,
經受五百年的風吹,
五百年的日曬,
五百年的雨打,
只求他從橋上走過!
苑媛 張志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