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關於做人的子集經典要求人們方圓做人,這還是比較有見地的。所謂的方,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世過程中,學做人的同量不能違背內心的原則;做人要圓,顧名思義就是要求人們在為人處事中要圓滑,這樣就不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
方圓之道在於知進退,而不是一味的前行。俗語說得好“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這說明做人有時該藏,有時該露,有時該進,有時該退,不要做“出頭的椽子”如“出頭鳥”;知道何時該露,何時該藏,何時有進於進,何時有利於退。
現實生活中,並非人人能如此,但是知進退總比一根筋到底要強,等到撞得滿身傷痕時再退為時已晚。本書以鮮明的小故事為底料,以淺顯易懂的語言為人們闡述做人的道理,給人以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讓人們不再有“做人難,難做人”的慨嘆。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進退有度是保身之道
1.斤斤計較累人,難得糊塗坦然
2.與其抬槓爭風,不如笑臉相迎
3.關鍵時刻以“知之”對“不知”
4.小事多糊塗,大事不含糊
5.三思而行,絕不意氣用事
6.把花環戴在別人頭上
7.凡事不逞強會獲得好感
8.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
9.大智若愚贏人心,恃才放曠易吃虧
10.“糊塗”點反而更能把事辦法
11.做一個不顯山露水的人
12.該藏則藏,該露則露
13.保持沉默,遠離禍水
第二章 聚焦人氣 集結人緣
1.把微笑留給他人,給自己開拓一片天空
2.多結人緣少結人怨
3.強爭無益,以理服人
4.得饒人處且饒人
5.憂他人之憂,凡事別光想看自己
6.君子成人之美,小人乘人之危
7.友善待人,人人為你所用
8.多點人情味兒
9.真誠對人,酌情對事
10.棄仇取恩智者所為
11.說他為愛聽的,做他人想做的
12.給他留足面子,自己就有面子
13.大度能容,寬厚為本
14.夫妻無隔夜仇,寬容是致勝之寶
15.偏激執拗壞處多,萬事隨和人緣好
第三章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四章 謹防禍從口出 管好嘴巴是根本
第五章 凡事看兩面 以免自繼後呼
第六章 及時感情投資 防止資源匱乏
第七章 做人不要勢利 但要實際
書摘
書摘
糊塗是一種心態、一種做人的智慧。既然世上許多事,分清對錯都不容易,或者說根本沒有搞清楚的必要,那么還是得過且過,難得糊塗比較明智。
盤古開天闢地,人們就認為世界的本源就是混混沌沌。所以便有夸父身化萬物之說,說明世界原本就是混沌一片,天地混淆、真假難分。
為了驗證以上說法的對錯,現代科學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最初,地球上不存在任何生物,因為那時沒有空氣。最原始的生命體的產生,是雷電作用,它生於雷電長於海洋。後來,隨著地球的逐漸發展,才產生了人類社會。換種說法,就是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此而產生了。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從混沌空間逐漸走向明朗和精確的。
隨著時代的進步,數字邏輯逐漸嚴密,物理化學實驗和論證日趨準確,儀器儀表日漸完美。這些高科技的日趨精確,與人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人們在這些先進理論與儀器的面前,顯得越來越蒼白無力。
久而久之,人類的思維被這些固定的理論與科技所束縛,形成了一部精確的機器,凡事斤斤計較,一定要查出個真理。可是,有些事情一旦清楚明了卻又會顯得黯淡。
這就說明,有些事情還是霧裡看花比較好。遇到這類事情,還是裝“糊塗”更好。
在藝術審美中,所謂的“神秘”和所謂的“一切盡在不言中”,正是闡明了這種糊塗的朦朧效果。
要想獲得精確的結果,是永無止境的。就拿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個例子:科研人員費盡千辛萬苦發現了分子的組成,繼而又發現了原子、電子和原子核,毫無疑問他們依然會繼續研究下去,但是研究能否取得成功還是個未知數。可以預知的是,每前進一步都將更艱難,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更大。此時,人們尋求的不是新發現,是為了準確而工作。可什麼是“準確”,本身就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當人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又轉而研究模糊,這說明人們的思維也發生了轉變,思維也有了巨大的飛躍。
綜觀人類發展的全過程,可以用“返璞歸真”一詞來形容。從糊塗開始,又歸於糊塗,只是中間經歷了數字和精確。總之,從最終的意義上而言,人類還是處於模糊之中。
自從清朝的書畫家鄭板橋寫下“難得糊塗”這一至理名言後,“難得糊塗”就成了人們做人處事的準則和行動指南。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