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倘村

倮倘村

倮倘村位於鎮雄縣城東北部赤水源鎮,屬典型二半山河谷地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栽桑養蠶的適宜區。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倮倘村委會位於赤水源鎮北東邊,距離赤水源鎮15公里,到鎮道路為通路,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4000畝,擁有林地2905畝。耕地總面積6983畝(其中:田213畝,地6770畝),人均耕地0.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 作物,有水面258129平方米。

基礎設施

倮倘村已實現 水、路、電、電視、電話五通。整個村委會共有1215戶通自來水,675戶還在飲用井水,675戶還在飲水困難;1708戶通電,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9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0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525戶。

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的路面。整個村委會共有0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 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窯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

農村經濟

東面鄰布丈村,西面鄰馬店村,北面鄰芒部鎮。轄營腳等3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890戶,共8716人,其中農業人口8647人,勞動力5613人。整個村委會國土面積24000畝,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2.7℃,適合種植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983畝,林地2905畝,人均耕地0.8畝,共有經濟林果地0畝。

2006年整個村委會農村經濟總收入1547.6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8.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43.8 %;畜牧業收入359.2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3.2%;漁業收入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37.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 2.4%。外出勞務收入270.6萬元。農村人均總收入1776元,人均純收入873.49元。

該村委會村民的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居住為主,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倮倘村已有 916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567戶,還有19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6年底整個村委會共擁有汽車54輛;拖拉機36輛,機車83輛。

倮倘村屬典型二半山河谷地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是栽桑養蠶的適宜區。在當地黨委政府和該縣蠶業辦的支持下,該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蠶桑產業,促進民眾增收。2002年首期發展桑園600畝,成效明顯。2008年,該村把栽桑養蠶作為災後恢復重建的重要內容,合理規劃,全部實行6:2:1.5規範化種植,新植蠶桑2600畝,共建成桑園3200畝,占該村耕地面積的60%左右。

文化教育

倮倘村委會有村國小3 所,校舍建築面積7400平方米,擁有教師69人,在校學生1579人,距離赤水源鎮中學4公里。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2550人,其中小學生人數 1579人,中學生人數971人。

人口衛生

倮倘村委會是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373人,彝族343人,其它民族0人。整個村委會現有農戶1890戶,共8716人,其中男4627人,女4089人。農業人口數為8647人,勞動力總數5613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082人,外出務工人數1305人。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0人,享受低保人數57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總計6500人,參合率74.6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27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留守老人、兒童生活存在困難,特色產業未實現規模經營,養種植業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利用區域化優勢,石料加工,大力開發煤炭資源,進一步實施好富裕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大力發展養種植業(如:增加大棚蔬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 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5000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5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