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的詩學--但丁詩學思想研究

內容介紹

從狹義上講,詩學(poetics)是對詩的本質、形式和法則的研究;而在廣義上,詩學則是對文學與藝術的一般規律的研究,包括創作原理、形式的構成要素、各類藝術特徵、審美與教育作用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或其他意識形態的關係。本書對但丁詩學思想的特殊性的研究採用了廣義的詩學定義。
本書考察了中外學界對但丁詩學思想的評論,結合但丁創作的實際,梳理了但丁獨特的詩學思想,指出這種獨特性主要表現為他的“詩為隱喻說”、他的喜劇審美觀和他提升俗語的詩歌語言要求;在此基礎上,本書進一步考察了但丁對義大利現實的倫理與政治的關注,以及這種關注的詩學意義,指出但丁詩學思想最突出的特徵是強調詩的倫理性與政治功能。本書認為但丁的主張已經超越了西方傳統的“寓教於樂”思想,但丁已經把古典詩歌中的說教變成了崇高的精神探索與升華,這使他的詩學思想不同於歐洲文學史上許多著名詩歌理論家。
本書從分析但丁詩學思想的獨特性入手,考察了但丁詩學思想的哲學基礎和倫理、政治思想,並根據《新生》和《神曲》考察了但丁的詩學寓言。
但丁哲學思考具有辯證思維的性質,他把申世紀末面臨的人本主義與神本主義的對立性調和起來,使之張揚了人性中的尊嚴與探索精神,又將人的精神追求指向一般人本主義的理性所不能達到的神學境界,從而避免了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後來的某些人性泛濫的傾向。
但丁的倫理思考是本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本書指出,但丁處在歐洲中世紀與文藝復興交替的時代轉折點上,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對舊時代的種種倫理觀念進行梳理與整合,使人們對過去的時代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本書認為,但丁沒有否定以中世紀基督教倫理為基礎的價值,也沒有敞開心胸擁抱一個新的時代,這並不能簡單地看作是他的局限,他論證了基督教倫理的合理性,並以這種合理性去整合人們重新發現的古希臘羅馬倫理觀念,以此實現人類精神的和諧與進步,這正是他的價值所在。
但丁的《地獄篇》生動地表現了這種倫理整合。但丁按亞里士多德關於人類罪孽的基本劃分構建了整個地獄,即無節制罪、暴力罪和欺詐罪,但罪孽的種類仍然是基督教的七大罪。並且更重要的是他按基督教倫理解釋了無節制罪與後兩者的本質區別,在地獄的第六層放置了不信靈魂不滅的罪人,其喻義是:無節制罪人人皆有,但只有當人們在心理上否定了靈魂即拔除了上帝這個障礙以後,才會肆無忌憚地利用上帝賦予的力量和智慧型去犯罪。
但丁的倫理思考在實踐上的意義是解決現實中義大利政治的混亂問題,他指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教會對世俗政權的控制。但丁對教會誤國加以強烈批判之後,提出了“政教分離”的政治理念。相比較之下,年長但丁40歲的托馬斯·阿奎那對政治和倫理的態度是主張世俗政權從屬於教會,如肉體服從靈魂一樣,而但丁的“政教分離”的思想則針對性地提出了這兩種權力的不同意義,為歐洲後世的政治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書在探索了但丁的倫理思想與政治思想之後,進一步把目光轉向詩學,觀察倫理與詩學在但丁創作中的相互滲透與相互推動:但丁以基督教倫理為核心的精神探索推動了《新生》的“清新甜美體”的生成,同時使他以贖罪與得救為內容表現了《神曲》中的詩人形象,它的詩學隱喻就是給詩歌確定了兩個維度,使詩歌在藝術維與道德維之間飛升。
由此。本書認為,但丁以倫理思考為特徵的詩學思想及其詩歌創作具有深刻的探索人類精神的意義。這種意義,是表現人類在迷惘中如何克服錯誤,表現人類的精神追求如何走向真理和至善;因而但丁的詩學中的倫理思考更體現為一種對永恆的精神價值的追求,他的分析模式甚至仍適用於當前.因此他亦如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