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導論

倫理學導論

《倫理學導論》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倫理學教材,簡明而又系統地介紹了道德哲學的主要理論。與同類讀物相比,《倫理學導論》理論框架清晰,寬泛地概述了元倫理學和規範倫理學的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倫理學導論》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倫理學教材,簡明而又系統地介紹了道德哲學的主要理論。與

《倫理學導論》

同類讀物相比,《倫理學導論》理論框架清晰,寬泛地概述了元倫理學和規範倫理學的主要內容。在元倫理學方面,圍繞“道德主張的地位”問題,概述了主觀主義、文化相對主義和神命論三種理論;在規範倫理學方面,圍繞“我們應該怎樣生活”問題,以不同學派對善和正當的不同訴諸為基點,概述了快樂主義、至善主義倫理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康德主義和契約論理論。其中,對“好生活”的快樂主義和至善主義理論的獨特敘述是《倫理學導論》的一大特色。《倫理學導論》雖然主要以述說西方倫理學理論的內容、優勢和弱點為主,但也涉及對一些非西方的倫理理論的認識。《倫理學導論》是一部既適用於對倫理學有興趣的初學者,也適用於需要進一步思考倫理問題的研究者的力作。

作者簡介

史蒂文·盧坡爾,1982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聖安東尼奧三一大學哲學系主席,哲學教授。主要代表作有:《死亡哲學》(Philosophy of Death ,2001),《免於傷害:論守護幸福》(Invulnerability: On Securing Happiness,1996)等。

序言

《倫理學導論》旨在向初學者介紹倫理學或道德哲學。這一領域實在太廣闊,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涵蓋所有內容,但是我的目的是勾勒出道德哲學的輪廓並討論其論爭的主要領域。

也許倫理學中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繼而又引發了另外兩個問題:我們的義務是什麼?最好的生活是怎樣的?與其他的倫理學導論一樣,本書廣泛討論了這些問題中的第一個,它審視了關於道德義務的最主要的論述並探查了它們的長處和弱點。與大多數作品不同的是,本書將大量篇幅(第5章和第6章兩章)用於探討第二個問題,並且不僅考慮了西方的觀念,也考慮了一些吸引人的東方觀點。我們都力爭使我們的生命值得過,問如何做到使生命值得至少與問我們的道德義務一樣重要。如果想要明白我們應該如何生活,這兩個問題都需要我們回答。

本書各章都設計成獨立的,可以按任何一種順序進行閱讀。然而,從第一章導論開始,每一章與下面一章都有一個思想上的自然發展。已經熟悉這一領域的讀者會認識到以下結構: 第1章,導論--什麼是倫理學? 元倫理學(道德主張的地位怎樣?) 第2章,主觀主義--道德是一種幻覺嗎? 第3章,文化相對主義--每種文化都創造了自己的道德嗎? 第4章,神命觀 道德是神創造的嗎? 規範倫理學(我們應該怎樣生活?) 善(最好的生活包括什麼?) 第5章,快樂主義--快樂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嗎? 第6章,至善主義--我們卓越時就能過得最好嗎?

文摘

讓我們回到關於動物的問題--即,我們可以高興怎樣對待動物就怎樣對待嗎?

並看看明理的人會提供什麼答案。反對關心動物這一問題的要害在於動物對我們展示給他們的任何道德克制進行回報的能力這個事實:顯然,動物不能意識到對錯之間的差異。因此,期待它們道德地行動或讓它們受道德標準的約束是荒唐的。這就是那則青蛙寓言的寓意,一隻蠍子請求青蛙將它載到河的對面去。起初,因為害怕蠍子會蜇她,青蛙拒絕了。然而,蠍子讓青蛙放心,青蛙於是讓蠍子爬到她的背上。可是,游到半路時,蠍子蜇了青蛙。青蛙非常吃驚,她問道:“你為什麼蜇我?現在我們倆都要死了!”蠍子回答道:“因為這是我的本性。”就本性而言,動物並不是道德行為者,所以我們不能指望它們考慮我們的利益。那么,為何我們應當考慮它們的利益呢?我們不該以這種方式回應動物嗎?即以我們會對準備以道德上不受約束的形式攻擊我們的人類夥伴採取的方式--撇開我們正常的反對暴力的顧忌並予以還擊。

當道德主要且核心地適用於明理的人時,它的確使我們有資格期望互惠和相互克制。但是,我們應該接受這一原則嗎?即我們可以做任何自己希望對非道德行為人的動物做的事情。大概不能,因為嬰兒、嚴重的發育性殘障者以及那些腦部嚴重受損的人都不是道德行為人,但很少有人會說我們可以高興怎樣對待他們就怎樣對待他們。即使他們不是道德行為人,我們對這些人也負有責任。也許我們也應該為動物著想。畢竟,與我們的利益對我們重要大致相同,許多動物也有對它們重要的利益:這不是承認我們對動物負有責任的理由嗎?

但是,我們怎樣才能確定有關動物地位的客觀正確的答案呢?不幸的是,我們不能通過想像與其他合理的行為人合作並設計出協作條款的方式來確定答案。因為由於動物不能對理性的道德原則進行商討,所以它們就被漏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