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像簡介
老巴里街英格蘭和威爾斯刑事法院所座落的大樓是旅遊的看點,古樸、莊重、威嚴,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典型特徵,能反應出當年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更為重要的是,該法院自15世紀就座落在這裡,無數案件曾在這裡審理,整個英國的司法制度就是在這裡逐漸形成、成熟、最後又影響到了歐洲大陸,這裡算是西方司法制度的發源地了。法院大樓被叫做“老貝利”(Old Bailey),因此,英國人也將法院叫做“Old Bailey”。“老貝利街”自1585年開始審理案件。1666年在倫敦大火中被燒毀後重建。現在的“老貝利街”,頂部就是這座一手握著劍、一手握著天秤的正義女神銅像。
在Old Bailey圓頂的最上方,威嚴站立著“正義女神”(Lady Justice) ,她全身金色,左手持天平、右手持寶劍,表情沉靜而剛毅,俯看著整個倫敦城。據說在雕像背後,用拉丁文銘刻著一句古羅馬的法律格言,“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
歷史
正義女神來源最早見於古希臘的神話。古希臘神話中正義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Themis),是天與地的女兒,其手中常持一架天平。後來這位正義女神與萬神之神宙斯結合,生下了一個女兒,狄克,來協助她共掌法律、秩序和正義。狄克的造型則是一位手執寶劍的美少女。
古羅馬興起後,羅馬人接受了希臘的諸神,並混入了羅馬的諸神,創造出不少新的神靈來。他們將泰米斯與狄克母女二人的形象合而為一,取名為朱斯提提亞(Justitia,由法律jus一詞轉變而來),她一手持天平,一手執寶劍。正義女神像的深意需要我們從她的表象特徵來看。一方面,對於寶劍和天平的象徵意義,德國著名法學家魯道夫·馮·耶林曾有一段十分精闢的論述“正義女神一手提著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著劍,用它維護法。劍如果不帶著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帶著劍,就意味著軟弱無力。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正義女神持劍的力量和掌秤的技巧並駕齊驅的時候,一種完滿的法治狀態才能占統治地位。”
在有些地方,正義女神被蒙上雙眼,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羅馬人想要賦予正義女神以兩層新的涵義,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要用心靈去觀察、去裁判。法律審判,關乎正義,審判者不能受到表象蒙蔽,不能被任何“正義”之外的勢力所影響。這就是正義女神蒙眼的含義。
2000多年前的羅馬人對法律和正義就有如此理解,讓人深深震撼。我們經常會聽到某國媒體這樣報導:“有關領導極為關注,做出批示,要求從快從嚴進行審理”,或者,“此案民憤極大,在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如果某國也有“刑獄之神”,那他一定“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於察言觀色,上承領導,下接民意”。
另外,Old Bailey主要負責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刑事案件審理。倫敦還有一個法院,專門負責蘇格蘭地區的案件審理,那就是赫赫有名的“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
和許多正義女神像不同的是,“老貝利街”的這位女神並沒有蒙著眼。法庭的介紹手冊中解釋道,這是因為在這裡,正義女神謹慎嫻靜的表情,已經確保了她的中立無偏,再給她蒙上雙眼,已經沒有必要。這裡曾經審理過許多經典的判例。例如,1960年10月20日,控方就《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一書違反《淫穢刊物出版法案》起訴企鵝出版社一案,就是在“老貝利街”開庭審理。此案成為了“自由的分水嶺,人權的里程碑”,為“老貝利街”在公理日伸的成績單上增加了新的一筆。
正義女神
2005年電影《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導演,喬·西佛與沃卓斯基兄弟製作的科幻電影。該片根據艾倫·摩爾與大衛·勞埃德所著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自由、民主、對人民洗腦改造、獨裁政府的故事。場景設在未來的倫敦——反烏托邦社會,描述戴著蓋伊·福克斯面具的神秘人物、一位試圖創造社會政治變遷,同時暗自推動激烈私人復仇的自由鬥士V。
在電影中出現的正義女神是影片中黑暗政府的象徵,政府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高壓政治和獨裁野心,這使銅像下方下方的刻字“defend the children of poor, punish the wrongdoer”(保衛窮人的孩子,嚴懲罪犯)更顯諷刺。這座銅像在影片開頭被主人公V炸毀。
《V字仇殺隊》有句核心的對白:“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它的人民。”炸毀神像只是一個整個故事的開端,在影片末尾,象徵著極權主義的威斯敏斯特宮在音階不斷升高的交響樂伴奏下逐層瓦解,爆炸升騰直追最高處的大本鐘。莊嚴的12點鐘聲隨著爆炸聲敲響,一個舊世界在這一刻結束,這個煙花燦爛的夜晚就是這個國家的人民給予其政府最有力的回擊。煙花沖天,建築焚毀,夜幕被點亮,千萬個V卸下面具,共襄這個由他們創造的盛舉,被火光照亮的每一張面孔都在銘記這個時刻,沒有人會忘記這個夜晚,以及它對這個國家的意義。 ( 時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