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贊清

倪贊清

倪贊清(1862-1901),字翼臣,直隸東安(今廊坊安次區)人,清末義和團首領,組織和指揮了廊坊大捷。 光緒十二年(1886年)武進士,授藍翎侍衛銜。義和團運動興起,倪贊清盡出家財資助,被推為東安(安次)、武清兩縣團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八國聯軍向北京進犯,倪贊清率數千團民於廊坊一帶阻擊,迫使聯軍退回天津。 義和團運動失敗後被捕,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初於北京處斬。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同治元年(1862年),倪贊清生於直隸東安縣倪官屯一地主家庭,自幼喜好習武,十三歲時便投入天津的張單營武館拜馬萬合先生學藝。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武舉人,次年中武進士,選充藍翎侍衛。

十九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倪贊清變賣了家產,購置大刀、長槍、大抬桿、馬匹等支援並加入義和團,因他有勇有謀,被推選為東安、武清兩縣“坤”字團的團總。

1900年5月,倪贊清率領團民抄剿、砸毀了丈房河、小北市等十多處教堂。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拼湊2064名官兵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出發,原計畫當天下午到達北京,倪贊清得知訊息後,立即向相鄰各縣義和團組織傳遞揭貼。並派人通知京、津鐵路沿線的義和團,迅速拆毀破壞鐵路及沿線通訊設施,隨後於6月11日,指揮安次、武清兩縣義和團的各個分團,在落垡鎮火車站阻擊聯軍,在義和團的勇猛攻擊下,八國聯軍無法繼續前進。

6月18日,聯軍被迫退至楊村鎮,隨後幾天,倪贊清又率領部分義和團團民,突襲駐紮在楊村的八國聯軍,殺傷聯軍數十人,載滿聯軍的火車只得退回天津西站,八國聯軍第一次試圖解除清兵和義和拳民對公使館的圍困失敗。此役,從6月11日開始到18日結束,共打死八國聯軍62人,負傷332人。義和團、清軍、平民民眾死傷近乾人。西摩爾事後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么,我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該戰事是清末一次抗擊外敵的重大勝利,被清廷命名為“廊坊大捷”。

義和團失敗後,倪贊清被捕,解送北京, 1901年初,被斬於北京菜市口。

其他信息

1900年6月10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拼湊2064名官兵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出發,原計畫當天下午到達北京,但是在廊坊一帶遇到了義和團的奮力阻擊。上述帝國主義列強,以“救援北京使館”為藉口,組織了一支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為司令、美國海軍上校麥卡加拉為副司令、俄國上校沃嗄克任參謀長2千多人的聯軍。西摩爾和他的聯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慣了,認為此趟北京之行,從天津到北京有鐵路之便利,對一支有槍炮武裝的外國軍隊來說,乃是朝發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這支由現代化的槍枝、火炮和裝甲列車組成的侵略軍遭到慘敗,不得不於6月18日退回楊村,在義和團的追擊下,再敗回天津西站。這支隊伍從天津老龍頭出發時以軍樂隊壯行,最後變成一支長長的擔架隊沮喪地敗回。義和團在廊坊抗擊八國聯軍這出色的一役,不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進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堅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戰決心。從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沒能遽然陷入帝國主義列強手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這一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實永傳佳話。

發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國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戰役,是整個義和團運動期間一件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大事。在這次戰鬥中,中國人民敢於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震驚了世界。近百年來,“廊坊大捷”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著廊坊人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