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於讀者,本書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可以使讀者辯證地了解現代主流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使讀者循著作者的邏輯,系統地批判被作者稱為“庸俗經濟神學”的西方經濟學。幫助讀者了解如何科學地從事經濟理論的研究工作,正是本書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內容介紹
本書楷體字部分是薩繆爾森等著的《個體經濟學(第17版)》中的原文,作者按其編目,逐章逐節進行分析和批判,並在每一章的後面附一個小結,畫龍點
睛。本書二位作者通過此種體例,結合紮實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功底,在深入剖析原著的基礎上,提出對個體經濟學的批判。
當今國際經濟社會由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主導,而中國則不得不融入到世貿組織和全球化這樣一個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之中。在國內,公有制經濟已經不再占有主導地位,除了國資委所控制的日益減少的大型國有企業外,許多地方政府已幾乎將地方上的國有企業消除殆盡了。當然,如果一些官員的家族沒有在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這種私有化也是不可能發生的。而西方經濟學正是被用來作為進行這種私有化的理論工具的。因此,在這種現狀下,早已淪為純粹的意識形態的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一些主流媒體裡占據主導地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一方面,一門學科的主導地位與其內在的科學性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就像在中世紀,神學的主導地位並不意味著神學是科學。另一方面,一門有助於少數人掠奪大多數人的學科也絕對不可能是科學的。所以,對西方經濟學的批判,是中國有識之士的使命。
作者簡介
薛宇峰
薛宇峰,1964年生,江蘇江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雲南財經大學首席教授(政治經濟學),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理事。
2008年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第一屆“科研標兵”稱號。2011年入選雲南省委組織部“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長期來,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理論基礎,從社會科學的立場出發,密切關注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國家的發展前途,致力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以及基於《資本論》的西方經濟學的批判。同時,運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中國經濟和“三農”問題。
代表作有:《中國農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及其地區差異》(《中國農村經濟》2005年第5期,獲2006年第八屆上海巿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資本論”和危機與困境中的中國政治經濟學》(《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12期)、《中國糧食生產區域分化的現狀和問題》(《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西方的勞動價值論“新解釋”的批判》(《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年第3期)等。
余斌
余斌,1969年生,湖北武漢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先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理學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套用經濟學博士後出站。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理事,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工作和北京大學執教。
著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恥辱——徹底否定資本結構無關論》、《個體經濟學批判》、《經濟學的童話》、《經濟學的真相——總量經濟學批判》、《被交鋒——公平與效率的苦鬥》、《45個十分鐘讀懂〈資本論〉》等批判西方經濟學和解讀馬克思經濟學說的著作。發表文章近百篇。
簡要目錄
第1章基本概念
第2章供給和需求的套用
第3章需求和消費者行為
第4章生產和企業組織
第5章成本分析
第6章完全競爭市場的分析
第7章不完全競爭及其極端形式
第8章寡頭和壟斷競爭
第9章不確定性和博弈論
第10章市場如何決定收入
第11章勞動市場
第12章土地和資本
第13章比較優勢和貿易保護主義
第14章政府稅收和支出
第15章促進市場更富效率
第16章保護環境
第17章效率與公平
精彩節選
如果“經濟科學的最終目的是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條件,提高國內生產總值”,那么當“無情的”市場規則妨礙了廣大人民民眾改善他們的日常生活條件時,即便這些規則能夠提高國內生產總值,這些規則也必須受到質疑和修正。
供求曲線也只是事後諸葛亮的分析工具,而供求曲線本身及其變化也反映出,相對於需求,物品有時候還真不是像西方經濟學所肯定的那樣是稀缺的。
供求曲線其實主要是被西方經濟學用來強調價格機制,強調價格對稀缺物品的基礎性配置作用。然而,我們看到“物品是稀缺的”這一西方經濟學的根基並不牢靠。此外,由於供求曲線忽略了商品的內在價值和一些遠為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將其用於經濟現象和政策效果的解釋,只能似是而非。
為了迴避效用的計量難題,他們又提出了序數效用的概念。但是,從他們對於序數效用的運用來看,所謂的序數效用實際上還是基數效用。而他們基於基數效用給出的等邊際法則即每種物品每1美元的邊際效用相等也只有在人們願意假設它成立的情況下才成立。
薩繆爾森等原本將人分裂開來,分成消費者及非消費者兩個部分,並且只考慮其消費行為,而不考慮制約消費的生產行為以及生產關係;但是,由於他們將閒暇和時間按效用最大化來分配,他們就觸及了人們的生產行為。在這裡,他們不僅迴避了閒暇不是工人可以自由決定的事實,而且迴避了資本家購買他人閒暇以便迫使他人為自己創造剩餘價值的行為。
對於寡頭和壟斷競爭,薩繆爾森等的態度是矛盾的。既要維護西方經濟學關於完全競爭最優的觀點,又要說明現實中寡頭和壟斷競爭大量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不能不在雞蛋上跳舞,只不過,想不踩破雞蛋是不可能的。
世界市場既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結果,也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條件。沒有任何一個已開發國家是依靠比較優勢原則從相對落後的狀態在國際貿易中發展起來的,儘管它們在發達後不斷向開發中國家指明比較優勢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