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價值系統

個人價值系統是個人的思想、價值觀、道德標準、行為準則等所構成的相對穩定的思維體系。具體講,包括個人對成就、財富、權力、責任、競爭、冒險、創新等的欲望,以及對正確與錯誤、好與壞、真與偽、 善與惡、美與醜、得與失或其他類似的對立事物所持的觀點。 它能夠影響決策者以某種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來反映刺激物。價值觀會影響人的知覺,而知覺有時會帶來失真,如選擇性知覺、暈輪效應等,這些情況下決策有可能失效。因此,決策時應避免這些情況,做到客觀、合理;個人價值系統還能影響決策者的判斷,包括對問題、信息的判斷,對方案的抉擇。因此,一個健康的、積極的、良好的個人價值系統對一個成功的決策者來說是必要的。

內容介紹

個人價值系統由兩部分組成,即社會價值(Social Value)和個人價值(Individual Value)

社會價值

1.有限資源與環境保護原則:一個調節社會基本結構、調節社會與自然動態平衡,以及調節政府與公民的行為的原則是正當的,它必須趨向於保護生物共同體的完整、穩定和優美,否則就是不正當的。這個原則稱為利奧波爾德原則。

2.功利效用原則:一個調節社會基本結構的原則,以及調節個人與集體的行為與行為的準則是正當的,它必須趨向於增進全體社會成員的福利和減輕他們的痛苦,否則就是不正當的。這個原則稱為邊沁、穆勒功利主義原則。

3.社會正義原則:所有的社會基本價值,包括自由和機會、收入和財富、自尊的基礎,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對其中一些價值的不平等分配大體上有利於最不利者。一種調節社會基本結構和人們行為的原則是正當的,它必須符合這個原則,否則就是不正當的。這個原則稱為康德———羅爾斯作為公正的正義原則。包括平等的自由原則、機會均等原則和適度差別原則三者。對於他們的適度差別原則,即最不利者也受益原則,我們加以弱化,並不要求毫無例外地執行,只要求“大體上”如此。

4.仁愛原則:一種調節社會基本結構和人們行為的原則是正當的,它就必須促進人們的互惠和互愛,並將這種仁愛從家庭推向社團,從社團推向社會,從社會推向全人類,從人類推向自然,否則它就是不正當的。我們可以將這個原則稱為基督-孔、孟博愛原則,這個原則可能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孔子的“仁者愛人”, “泛眾愛而親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及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後來儒家道德家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仁愛原則的很好的表述。

個人價值

1.個人功利原則:包括個人的名譽、地位、收入、尊重、友誼、愛情、權利、自由和自我實現等。

2.個人義務原則:個人必須對自己做出一定行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為的約束。包括自尊、自愛、自強;不自殺、不自欺、不自虐、不自瀆、不自棄、不自曝等。個人義務是個人對自身所應當承擔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是個人對自身必所為和必所不為的規定。

3.個人美德原則:指個人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個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影響作用

個人價值系統對決策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①它影響決策者以某種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來反映刺激物。例如一個人往往以他正在 感知的某種準備狀態或他的情緒的某種狀態甚至某種先入為主的準備狀態來反映感知對象,把聽到的內容變成了他想要聽的東西,把看到的對象變成了他想要看的對象。心理學稱這種心理狀態為定勢或心向。

②個人價值系統影響決策者的判斷,包括對問題的判斷、對情報信息的判斷和對方案的抉擇。例如在某 企業的上層經理人中,對國家緊縮信貸、壓縮基建規模、控制經濟過熱等措施,有人認為會給企業發展造成困難;有人則認為這反而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機會。

個人價值系統對決策的影響因決策者而異,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

其積極作用表現在

其消極作用是,容易使人們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固守過時的觀點,因循守舊,錯失成功的良機,以及固執先入為主的成見等。

系統最佳化

1.提高自我意識,區別價值系統的正負面影響

2.避免個人情緒的干擾

3.學會反思,逐步最佳化個人價值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