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書

修書

修書,漢語辭彙。 拼音:xiū shū。 釋義:編寫書籍;寫信。

出處與詳解

1、[write a letter] 寫信。

①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②《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即時修書一封,曲敘別離之意。”

③明 施耐庵《水滸》第四回《魯智深大鬧五台山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長老隨即修書一封,使兩個直廳道人逕到趙員外莊上說知就裡,立等回報。

④明 羅貫中 《三國演義》第二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紹從其言,即修書遣陳震為使,來會孫策。

⑤《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王翦當下修書,緘訖,付與端和自去伺候行事。”

⑥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二回:“鏇探知尼堪外蘭已竄入明邊,乃回赫圖阿拉城,修書致明朝邊吏,書中大意,是請歸祖父喪,及拿交尼堪外蘭。”

⑦冰心 《寄小讀者·通訊二六》:“就是這百無聊賴、雨中靜中的情緒,勉強了久不修書的我,又來在紙上和你們相見。”

2、[compile a book] 編纂書籍。

①元 歐陽系 《京城雜詠》:“奉詔修書白玉堂,朝朝騎馬傍宮牆。”

②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李敏達公撫浙時,威不可犯,獨能敬讀書人。設志局修書,所延皆一時名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