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信頭村總面積22.5平方公里。全村6個自然屯,16個村民組,1332戶,全村總人口5629人,全村貧困戶358戶,占總戶數的30%,貧困人口1448人,占總人口的27.4%;其中光、寡、孤、獨、痴、呆戶42戶,共94人,占總戶數的3.2%,應扶持貧困戶358戶,占貧困戶數的89.5%。
自然資源
信頭村屬漫崗、丘陵地帶,土地脊薄,溝壑縱橫,崗窪不平,黃土坡多,一遇旱年,崗包地地裂苗死草發蔫,澇年崗包地水土流失嚴重,窪淤土壓苗,水打溝遍地皆是。有效積溫2600?2700℃,無霜期125天左右,年降水量 400毫米,集中在 六、七月份,
經濟發展
全村靠種值業為主,單產不高,總產不穩。全村種植面積25170畝,草原面積807畝,林地面積(含農防林)面積2615畝,荒山荒坡780畝。全村產業結構進行了部分調整,但目前以大豆、玉米為主要產品的產業結構還比較單一,嚴重製約著全村整體建設和發展。
人均種植面積4.46畝,大牲畜飼養量1150頭,生豬年飼養量15300頭,自繁自養占80%,外銷占20%。家禽飼養量14441隻。
基礎建設
由於村子閉塞,農民思想觀念陳舊,致使全村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由於全村集中,全村街道路況較差,交通不便,兒童就學、村民就醫困難,嚴重影響著民眾的生產生活,制約了全村的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 路、通點 、通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 0戶通自來水,有 0戶飲用井水,有 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54戶通電,有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和%);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戶(分別占總數的4 %和4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 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 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1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輛,拖拉機 1輛,機車1 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0戶;建有小水窖 3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 畝,有效灌溉率為 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2.5萬元,占總收入的38%;畜牧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 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0頭,肉牛16頭,肉羊 0頭);漁業收入 0萬元,占總收入的 0%;林業收入1.5 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6%;工資性收入 22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民人均純收入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6人(占勞動力的17.8 %),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2009年,望奎縣衛星鎮信頭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通過對上爭取和自籌資金的辦法投資900多萬元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玉米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2.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6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 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 個;專業合作組織0 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0 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戶,共鄉村人口216人,其中男性109人,女性107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35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 184人, 彝族32 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 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62%;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水磨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 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2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4戶,占農戶總數的7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營地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水磨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2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2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如發展 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 100頭、牛 6頭、羊45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4 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 900元增加到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