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過剩

信用過剩是流動性過剩,導致資本信用貶值,造成經濟危機。

信用過剩也就是流動性過剩,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的危險。
資本把借來的錢也作為資產的一部分,不斷透支明日的效益,滿足今日的消費,營造出一副資產價格上漲的氛圍和預期。對於資本來講,只要有後續資本,或者一定時期內能夠形成現金流,就會把用於製造和消費的貨幣用於投資,特別是對固定資產和資本市場的投資,也就是說,資本的逐利性會推動資產價格上漲,導致流動性過剩。前面說過,流動性過剩其實就是資本信用過剩。紙上財富的積累會更加促進資本信用過剩,資本信用過剩最終很容易導致資本信用貶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危機。
普遍性的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基本上是:當資本信用空前過剩,市場資本投資氛圍和收益空前豐厚的時候,誰也不會留心資產價格是否上漲過快或者離譜的時候,後續的流動性無法跟上,也就是說,後續資本或者資金鍊的一個環節不順暢,資本的信用就會受到質疑,進而信用受損,連同貨幣和資產價格都將受到質疑和拋棄,依靠負債和投資積累起來的財富效應開始懲罰明日的財富預期,並徹底擊垮今日的消費,也就是信用危機引發債務危機,債務危機引發貨幣危機,在急於套現的壓力下,導致高企的資產價格急跌,資本虧本,並遭到吞併,嚴重的會引發國家安全。
實質上還是資本或者貨幣信用導致的危機,現在美元的大肆輸入,帶動國內資產價格上漲,並不是泡沫那么簡單,而是信用的過剩。
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勞動力價格以擴大國內市場需求,通過建立新的利益分配體系對資產進行價值重估。只要利益分配及建製取向,哪怕是價值取向的轉變都會對資產價值的重估起到關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