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第4版)
作者:王曉敏、鄺孔武圖書詳細信息:
ISBN:9787302329824定價:35元
印次:4-1
裝幀:平裝
印刷日期:2013-8-16
圖書簡介:
本書共14章。前兩章介紹信息系統的基礎概念。第3至第13章討論信息系統開發,包括信息系統建設概論、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和系統維護,重點討論系統分析階段的流程建模、用例建模、領域對象建模,以及系統設計階段的結構化設計方法、面向對象設計方法、面向服務設計方法和詳細設計。第14章簡要介紹信息系統工程進展,主要是雲計算技術和套用。本書可用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套用、軟體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信息系統建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參考。
第4版前言
這一版對全書框架做了較大調整,章節通過增減後由原來13章改為14章,不僅如此,本版對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章節進行了徹底整合,調整後的章節次序與信息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更加吻合。重大修改有以下幾處:
第一,對第1章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增加了對系統工程方法的介紹,將原來第13章中的軟系統方法論引入到本章,與傳統系統工程方法進行了比較。此外,還對我國學者提出的具有東方特色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作了簡要介紹。
第二,刪去了第2章管理系統。這是考慮到很多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都開設了管理學原理、企業經營管理模擬系統等前修課程,已具備相關基礎知識。
第三,從信息系統生命周期和開發技術兩條線出發,重新梳理了第4章關於開發方法的介紹,前者包含瀑布方法、原型方法、疊代方法和螺鏇方法等,後者則有結構化方法、面向對象方法和面向服務方法等。
第四,第5章系統規劃中增加了對關鍵成功因素法和價值鏈分析法的介紹,這兩種方法在實際信息系統和IT規劃中較為常用。同時也縮減了理論篇幅,增加了規劃工作的實用步驟列表。
第五,第3版第6,7,8,9章分別講述了結構化系統分析、設計和面向對象系統分析、設計,事實上,部分任務和工作內容在這兩種方法中是有重疊的,比如數據需求分析、輸入輸出設計、界面設計等,如何能做到既不重複又能自成體系,原來的章節設計很難兼顧。雖然現代信息系統多數採用面向對象方法開發,但這不表明結構化方法就是落伍的,結構化思想和逐層分解的方法與面向對象方法、面向服務方法並不衝突,其理念在系統開發中仍然適用,甚至是永不過時。為了更好地與信息系統生命周期5個階段相對應,在改版時結合實際項目開發過程,將分析階段整理為概述、流程建模、用例建模、領域對象建模等4章,設計階段整理為概述、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等3章。這是全書變化最大的部分,也是本書的核心內容。重新整理後的章節經過實際教學驗證,發現在講授時更加流暢,同時將不同開發方法進行了有效融合,比原來將兩種方法完全割裂的生硬做法更為科學合理。
第六,重新編寫了信息系統工程新進展這一章,對雲計算的概念和技術等進行了簡要介紹,並使用了一個案例來說明雲計算在信息系統建設中的套用。
在這一版的編寫過程中,崔國璽老師承擔了第5章的編寫工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孫志恆、孫若瑩和宋燕林老師也對本書編寫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但限於時間,這些建議在本版中還未能全部實現。
因編者水平有限,部分想法還值得商討,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6月
目錄
第1章系統思想11.1系統的概念1
1.1.1系統是什麼1
1.1.2系統的分類2
1.2系統的特性4
1.2.1系統的整體性4
1.2.2系統的層次性6
1.2.3系統的目的性6
1.2.4系統的穩定性7
1.2.5系統的突變性7
1.2.6系統的自組織性7
1.2.7系統的相似性8
1.3系統思想的發展8
1.3.1古代樸素的系統思想8
1.3.2系統思想的淹沒9
1.3.3現代系統思想的興起10
1.3.4複雜系統理論熱潮11
1.4系統工程12
1.4.1系統工程的興起12
1.4.2系統工程方法13
1.5軟系統方法論15
1.6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17
習題19
第2章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0
2.1信息的概念20
2.1.1信息的定義和性質20
2.1.2人作為信息處理器的特點22
2.2信息與管理23
2.2.1信息是管理的基礎23
2.2.2管理中的信息24
2.2.3信息管理25
2.3信息系統25
2.3.1信息系統的定義25
2.3.2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27
2.3.3信息系統的結構29
2.4信息系統分類35
2.4.1按技術發展分類35
2.4.2按管理套用分類37
2.5信息系統與組織42
2.5.1信息系統在組織中的地位42
2.5.2信息系統對組織的影響44
2.6信息系統的發展趨勢44
2.6.1影響信息系統發展的因素44
2.6.2發展趨勢45習題46
第3章信息系統建設概論47
3.1信息系統建設是複雜的社會過程47
3.1.1信息系統建設的複雜性47
3.1.2信息系統開發是一個社會過程48
3.2信息系統建設的一般方法49
3.2.1早期方法的不足49
3.2.2系統方法的套用50
3.2.3系統建模51
3.2.4建立管理模型52
3.2.5統一建模語言55
3.3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57
3.3.1系統規劃階段58
3.3.2系統分析階段58
3.3.3系統設計階段58
3.3.4系統實施階段58
3.3.5系統運行和維護階段58
3.4基於生命周期的開發方法59
3.4.1瀑布開發方法60
3.4.2原型開發方法60
3.4.3疊代開發方法61
3.4.4螺鏇開發方法62
3.4.5敏捷開發過程63
3.5基於開發技術的開發方法64
3.5.1管理模型到信息處理模型64
3.5.2結構化開發方法65
3.5.3面向對象開發方法66
3.5.4面向服務開發方法67
3.6系統開發的組織管理68
3.6.1信息系統發展的諾蘭模型68
3.6.2建立信息系統的基礎條件69
3.6.3系統開發的準備工作70
3.6.4選擇開發方式71
3.6.5系統開發項目管理72
3.7信息系統開發工具(CASE工具)74習題75
第4章系統規劃77
4.1系統規劃的任務與特點77
4.1.1系統規劃的任務77
4.1.2系統規劃的特點77
4.1.3系統規劃的原則78
4.2系統規劃的技術和方法79
4.2.1戰略目標集轉移法79
4.2.2企業系統規劃法80
4.2.3關鍵成功因素法85
4.2.4價值鏈分析法87
4.3信息系統戰略規劃的基本步驟89
4.3.1環境準備89
4.3.2規劃步驟91
4.4可行性論證92
4.4.1可行性論證的內容93
4.4.2可行性分析報告94
習題95
第5章系統分析概述96
5.1系統分析的任務96
5.2系統分析的過程和方法98
5.2.1問題分析98
5.2.2需求分析101
5.2.3需求定義102
5.3系統說明書102
5.3.1系統說明書的內容102
5.3.2系統說明書的審議103
習題104
第6章流程建模105
6.1業務流程分析與建模105
6.1.1業務流程分析105
6.1.2業務流程圖的畫法106
6.1.3業務流程最佳化107
6.2數據流分析與建模115
6.2.1數據流分析115
6.2.2數據流圖115
6.2.3畫數據流圖的注意事項121
6.2.4數據字典124
6.2.5新系統邏輯模型的提出129
6.3業務規則的表示130
6.3.1結構化語言130
6.3.2判定樹1316.3.3判定表132
6.3.4三種表達工具的比較136
6.3.5業務規則管理系統136
習題137
第7章用例建模139
7.1基於用例的需求分析139
7.1.1用例的概念140
7.1.2識別參與者140
7.1.3識別用例142
7.2用例的描述144
7.3建立用例的關係147
習題149
第8章領域對象建模150
8.1面向對象方法概述150
8.1.1引例150
8.1.2面向對象方法的發展151
8.1.3面向對象方法的主要概念153
8.1.4面向對象方法的優勢158
8.2識別領域對象159
8.2.1什麼是領域對象159
8.2.2識別領域對象的方法160
8.3識別對象屬性162
8.4識別對象的關聯164
8.4.1什麼是關聯164
8.4.2整體?部分關聯166
8.4.3關聯的類型166
8.5識別泛化關係167
8.5.1什麼是泛化168
8.5.2泛化的用法168
8.6類圖的畫法170
8.7對象狀態建模173
習題174
第9章系統設計概述175
9.1系統設計的任務要求175
9.1.1系統設計的目標175
9.1.2良好的結構設計177
9.1.3從分析過渡到設計178
9.2系統設計的內容179
9.3系統設計說明書180
習題181
第10章系統總體設計182
10.1軟體架構的設計182
10.1.1什麼是軟體架構182
10.1.2多層套用架構設計184
10.1.3軟體框架187
10.2高層結構設計190
10.2.1包191
10.2.2子系統及接口192
10.2.3構件及接口192
10.3結構化設計方法193
10.3.1模組193
10.3.2結構圖194
10.3.3模組的聯繫195
10.3.4模組間的耦合195
10.3.5模組的內聚197
10.3.6作用範圍與控制範圍200
10.3.7模組的扇入與扇出202
10.3.8實例: 患者監護系統202
10.3.9從數據流圖導出結構圖207
10.4面向對象設計方法211
10.4.1根據架構設計類211
10.4.2設計類的屬性213
10.4.3設計類的方法214
10.4.4設計類的關係222
10.5面向服務設計方法227
10.5.1面向服務的基本概念227
10.5.2服務設計231
10.6設計原則234
10.6.1抽象與復用234
10.6.2松耦合234
10.6.3單一職責原則235
10.6.4開放?封閉原則235
10.6.5Liskov替換原則236
10.6.6依賴倒置原則238
10.6.7接口隔離原則239
10.7設計模式239
10.7.1什麼是設計模式240
10.7.2基於職責分配的通用原則模式241
10.7.3GoF設計模式244
習題246
第11章系統詳細設計248
11.1輸出設計248
11.2輸入設計249
11.2.1輸入設計的原則249
11.2.2輸入設計的內容249
11.2.3數據記錄格式設計250
11.2.4輸入數據的校驗方法251
11.2.5輸入模式252
11.2.6自動識別技術252
11.3人機對話設計255
11.3.1人機對話設計的原則255
11.3.2人機對話的方法255
11.3.3圖形用戶界面設計256
11.4計算機處理過程的設計259
11.4.1順序圖259
11.4.2流程圖和盒圖259
11.4.3程式設計語言PDL262
11.5資料庫設計263
11.5.1設計關係數據模型263
11.5.2規範化264
11.5.3物理設計265
11.5.4對象?關係映射ORM266
11.6代碼設計268
11.6.1代碼的作用268
11.6.2代碼的種類268
11.6.3代碼的類型269
11.6.4代碼校驗方法270
11.6.5代碼設計的原則271
11.7計算機系統的選擇271
習題272
第12章系統實施273
12.1系統實施階段的任務273
12.1.1實施階段的主要活動273
12.1.2系統實施階段的特點274
12.2制定實現策略274
12.3編程方法276
12.3.1好程式的標準276
12.3.2程式的內部文檔277
12.3.3程式結構278
12.3.4編程規範279
12.4系統測試280
12.4.1測試的概念280
12.4.2測試的原則282
12.4.3測試用例設計283
12.4.4排錯286
12.5系統的交付使用287
習題288
第13章系統維護與管理289
13.1系統維護289
13.1.1維護的內容289
13.1.2維護的類型290
13.1.3系統維護的管理290
13.2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291
13.2.1系統的可靠性291
13.2.2系統的安全性291
13.3系統監理與審計292
13.3.1系統監理292
13.3.2系統審計293
13.4系統評價294
習題295
第14章信息系統工程新進展296
14.1雲計算296
14.1.1雲計算的概念296
14.1.2雲計算技術298
14.1.3雲計算類型300
14.1.4雲計算案例分析302
14.1.5雲計算面臨的挑戰304
習題304
附錄A關於課程設計的建議305
附錄BUML2.0圖形符號308
附錄C建模工具Rose的使用311
參考文獻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