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05年11月5-7日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了“信息科學交叉研究研討會”,時間已經過去幾個月了。面對眼前會議的照片、作者交上來的論文,我拿起來又放下的是手中的這些材料,而腦海里不能忘掉的卻是會場上熱烈的討論和會前艱難的準備。
我們國內對於信息理論研究的人相對少一些,幾位常年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也由於學科背景不同而相互交流不夠。大家看到了信息概念的重要,也看到了信息科學研究的困難。信息概念在幾十個領域中都在運用:從自然科學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腦科學,到人文社會科學的語言、文字、經濟、管理、藝術等。要想研究信息就必須涉及多個學科,必須使得信息概念能符合多個學科的要求,或經過修正適合在該學科套用。科學的發展要求開展這方面的交流,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廣泛性又使這種交流有非常大的困難。因此,必須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將不同學科、不同人群對信息的研究進行整合,才能促進信息科學的發展。
這使我回想起控制論的產生歷史。控制也是一個涉及多個學科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火炮技術發展促進了對控制的具體研究,之後人們在醫學、生理學等領域也碰到大量與控制有關的問題。為了綜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之升華,使之理論化,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來自墨西哥的A,羅森勃呂特博士和來自美國的N,維納博士,開始在哈佛大學舉行每月一次的茶話會,與會者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發表各自的看法。討論會無拘無束,每個參加會議的人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看法告訴他人,又從別人的發言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營養,修正、提高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一個夏天的交流,每個與會者都得到了收穫,會議的主持者維納更是收穫頗多,拓寬了自己的知識基礎,提高了對控制概念跨學科的認識,提出了控制論,溝通了機器、動物、人三個差別很大的領域,使控制論成為了一門跨學科的橫斷科學。科學研究的這種組織形式也受到科學界的普遍讚譽,人們普遍認為:對於一些跨學科的研究,對於一些探索性的理論研究,採用維納的模式(後來我國科學界稱之為“研討班”,國外稱之為Seminar)是很有益的。我們認為對於信息科學的研究也應該採取維納研討班的模式。在馬藹乃、馮國瑞、閆學杉教授的組織下,北京的一些學者在北京大學採取研討班形式進行了長達5年的討論,討論人員不斷擴大,討論內容涉及與信息有關的各個領域,認識不斷深入。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導論
信息科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第二部分 信息概念
信息概念的發展及其哲學意義
一個通用的資訊(信息)定義
對信息的提問及討論
論信息的自然基礎原理
論信息問題的產生
信息與不變數
無量變的信息
論複雜關係中的信息存在
第三部分 一般信息理論
信息學基礎研究
論統一信息科學的研究對象
關於信息能、信息學三定律與知識創新模型
從系統科學看信息科學研究
論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的合作與雙贏
從“信息一知識一智慧型統一理論”看信息科學
信息載體研究
“信息的載體”與“信息載體”差異的深思
藉助罩魚模型從哈特萊信息公式推導出廣義信息公式
為“信息、複雜程度、熵原理”統一定做的知識體系——組成理論
從一個信息與熵的表達式看有序結構中信息的作用
論在慣性系下信息的守恆與不守恆
病態信息的成因和效應
系統論、控制論與資訊理論能否統一
第四部分 部門信息科學
化學信息學的探索與思考
地理信息科學——天地人機信息一體化網路系統
信息生命科學——對於信息生命、本體信息演化規律特徵的探索
基因四進制的理論序列與實際序列的特性比對
教育信息學中的信息概念與信息規律
LOGO思想與教育信息化
作為信息決策科學的經濟學
工程信息科學方法論探討:半經驗半理論
累值制數理邏輯與物源數態信息之分析
特徵數據挖掘:基於系統特徵數據的系統化信息處理
網路生態位現象探析
第五部分 信息哲學
信息哲學對哲學的全新突破
信息科學技術與認識中介系統
世界是一個信息子的世界——信息子唯物主義哲學理論簡介
網路時代的信息困境
編後語
補充說明
附表:北京大學交叉信息科學研討班2000—2005年專題報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