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郵電出版社圖書
書 名 信息存儲與管理(第二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32326-2
作 者 [新加坡]G.Somasundaram[美]Alok Shrivastava 著
譯 者 馬衡 趙甲
責任編輯 俞彬 杜潔
開 本 16 開 印 張 19.5
字 數 522 千字
頁 數 294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2版第1次
二版時間 2013年7月
本 印 次 2013年7月
首 印 數 4000 冊
定 價 45.00 元
內容提要
信息的管理和安全對於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它已經發展成為一門高度成熟和複雜的IT支柱產業和學科。《信息存儲與管理(第二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是同名書籍的第二版,主要包括存儲系統的各個組件和不同存儲系統的模型,以及與“雲計算”相關的重要信息和新技術。《信息存儲與管理(第二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所涵蓋的概念、原理和方案部署理念貫穿了整個信息存儲和管理技術的範疇。本書包含5個部分,包括新增的章節“雲計算”,主要闡述以下方面的內容:重複數據刪除技術、虛擬資源調配、統一存儲、連續數據保護技術、FCoE、快閃記憶體、存儲分層、大數據、物理和虛擬環境下的業務連續性和安全,以及關於存儲模型(NAS、SAN)和基礎設施組件虛擬化存儲對象的詳細信息。
《信息存儲與管理(第二版):數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適合作為高校信息管理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非常適合信息管理專業技術人員、IT經理人等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目錄
第1部分 存儲系統第1章 信息存儲與管理的介紹 2
1.1 信息存儲 2
1.1.1 數據 3
1.1.2 數據類型 4
1.1.3 大數據 5
1.1.4 信息 5
1.1.5 存儲 5
1.2 存儲架構的發展 5
1.3 數據中心基礎設施 7
1.3.1 數據中心核心部件 8
1.3.2 數據中心的主要特點 8
1.3.3 管理數據中心 9
1.4 虛擬化和雲計算 9
小結 10
第2章 數據中心環境 11
2.1 套用 11
2.2 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 12
2.3 主機(計算) 12
2.3.1 作業系統 12
2.3.2 設備驅動 13
2.3.3 卷管理器 13
2.3.4 檔案系統 14
2.3.5 計算虛擬化 16
2.4 連線 18
2.4.1 連線的物理部件 18
2.4.2 接口協定 18
2.5 存儲 19
2.6 磁碟驅動部件 20
2.6.1 碟片 20
2.6.2 主軸 21
2.6.3 讀寫頭 21
2.6.4 驅動臂裝置 22
2.6.5 控制器 22
2.6.6 物理磁碟的結構 22
2.6.7 分區位記錄 23
2.6.8 邏輯塊定址 23
2.7 磁碟驅動器的性能 24
2.7.1 磁碟服務時間 24
2.7.2 磁碟I/O控制器的利用率 25
2.8 主機對數據的訪問 26
2.9 直連存儲(direct-attached storage) 27
2.9.1 直連存儲的好處和局限 27
2.10 基於應用程式的需求和磁碟性能的存儲設計 28
2.11 磁碟原生命令排序(disk native command queuing) 30
2.12 快閃記憶體盤簡介 30
2.12.1 快閃記憶體盤的組件和架構 31
2.12.2 企業級快閃記憶體盤的特性 31
2.13 概念套用:VMware ESXi 31
小結 32
第3章 數據保護:RAID 33
3.1 RAID的實現方式 33
3.1.1 軟體RAID 33
3.1.2 硬體RAID 34
3.2 RAID陣列的組成 34
3.3 RAID技術 35
3.3.1 分條(Striping) 35
3.3.2 數據鏡像 36
3.3.3 奇偶校驗 36
3.4 RAID級別 37
3.4.1 RAID 0 37
3.4.2 RAID 1 38
3.4.3 嵌套RAID 38
3.4.4 RAID 3 40
3.4.5 RAID 4 41
3.4.6 RAID 5 41
3.4.7 RAID 6 41
3.5 RAID對磁碟性能的影響 42
3.5.1 應用程式的IOPS與RAID配置 43
3.6 各種RAID的比較 43
3.7 熱備用 44
小結 44
第4章 智慧型存儲系統 46
4.1 智慧型存儲系統的組成部分 46
4.1.1 前端 46
4.1.2 高速快取 47
4.1.3 後端 51
4.1.4 物理磁碟 51
4.2 存儲資源配給 51
4.2.1 傳統式存儲配給 51
4.2.2 虛擬式存儲配給 52
4.2.3 LUN禁止 55
4.3 智慧型存儲系統的類型 55
4.3.1 高端存儲陣列 55
4.3.2 中檔存儲陣列 56
4.4 概念實踐:EMC Symmetrix和VNX 57
4.4.1 Symmetrix存儲陣列 57
4.4.2 EMC Symmetrix VMAX組件 58
4.4.3 Symmetrix VMAX架構 58
小結 60
第2部分 存儲網路技術
第5章 光纖通道存儲區域網路 62
5.1 光纖通道:概覽 62
5.2 SAN及其演化 63
5.3 FC SAN組件 65
5.3.1 節點連線埠 65
5.3.2 線纜與連線器 65
5.3.3 互連設備 66
5.3.4 SAN管理軟體 66
5.4 FC連線 67
5.4.1 點對點 67
5.4.2 光纖通道仲裁環 67
5.4.3 光纖通道交換fabric 68
5.5 交換fabric連線埠 70
5.6 光纖通道架構 70
5.6.1 光纖通道協定棧 71
5.6.2 光纖通道編址 72
5.6.3 全球資訊網名稱(WWN) 72
5.6.4 FC幀 73
5.6.5 FC數據的結構和組織 74
5.6.6 流量控制 74
5.6.7 服務類 74
5.7 Fabric服務 75
5.8 光纖通道登錄類型 75
5.9 分區 76
5.9.1 分區類型 77
5.10 FC SAN拓撲 78
5.10.1 Mesh拓撲 78
5.10.2 核心—邊緣Fabric 78
5.11 SAN環境下的虛擬化 80
5.11.1 塊級存儲虛擬化 80
5.11.2 虛擬SAN(VSAN) 82
5.12 概念實踐:EMC Connectrix和EMC VPLEX 82
5.12.1 EMC Connectrix 83
5.12.2 EMC VPLEX 84
小結 85
第6章 IP SAN和FCoE 86
6.1 iSCSI 86
6.1.1 iSCSI組件 86
6.1.2 iSCSI主機連線 87
6.1.3 iSCSI的連線拓撲 87
6.1.4 iSCSI協定棧 88
6.1.5 iSCSI PDU 89
6.1.6 iSCSI發現 90
6.1.7 iSCSI名稱 91
6.1.8 iSCSI會話 91
6.1.9 iSCSI命令排序 92
6.2 FCIP 92
6.2.1 FCIP協定棧 93
6.2.2 FCIP拓撲 94
6.2.3 FCIP的性能和安全 94
6.3 FCoE 94
6.3.1 FCoE的I/O合併 95
6.3.2 FCoE網路的組成 96
6.3.3 FCoE幀結構 98
6.3.4 FCoE的實現技術 100
小結 101
第7章 網路連線存儲 103
7.1 通用伺服器與NAS設備的對比 103
7.2 NAS的優勢 104
7.3 檔案系統和網路檔案共享 104
7.3.1 檔案系統訪問 105
7.3.2 網路檔案共享 105
7.4 NAS組件 106
7.5 NAS I/O操作 106
7.6 NAS實現 107
7.6.1 統一NAS 107
7.6.2 統一NAS的連線 107
7.6.3 網關式NAS 107
7.6.4 網關式NAS連線 108
7.6.5 橫向擴展式(Scale-out)NAS 109
7.6.6 橫向擴展式NAS連線 109
7.7 NAS檔案共享協定 110
7.7.1 NFS 110
7.7.2 CIFS 111
7.8 影響NAS性能的因素 112
7.9 檔案級虛擬化 113
7.10 概念實踐:EMC Isilon和EMC VNX Gateway 114
7.10.1 EMC Isilon 114
7.10.2 EMC VNX Gateway 115
小結 115
第8章 基於對象的存儲和統一存儲 117
8.1 基於對象的存儲設備 117
8.1.1 基於對象存儲的架構 118
8.1.2 OSD的組件 118
8.1.3 OSD系統中對象的存儲和獲取 119
8.1.4 基於對象存儲的優勢 121
8.1.5 基於對象存儲的常見用例 121
8.2 內容定址存儲 122
8.3 CAS套用實例 123
8.3.1 醫療保健行業解決方案:病歷存儲 123
8.3.2 金融行業解決方案:財務數據存儲 123
8.4 統一存儲 124
8.4.1 統一存儲的組件 124
8.5 概念實踐:EMC Atmos,EMC VNX,以及EMC Centera 126
8.5.1 EMC Atmos 126
8.5.2 EMC VNX 127
8.5.3 EMC Centera 128
小結 129
第3部分 備份、歸檔和複製
第9章 業務連續性概述 131
9.1 信息可用性 131
9.1.1 信息不可用的因素 131
9.1.2 停機時間的後果 132
9.1.3 信息可用性度量 132
9.2 BC術語 134
9.3 BC計畫生命周期 135
9.4 故障分析 136
9.4.1 單點故障 136
9.4.2 解決單點故障 137
9.4.3 多通路軟體 138
9.5 業務影響分析 138
9.6 BC技術方案 138
9.7 概念實例:EMC PowerPath 139
9.7.1 PowerPath特性 139
9.7.2 動態負載平衡 139
9.7.3 自動通路失效切換 141
小結 142
第10章 備份和歸檔 144
10.1 備份目的 144
10.1.1 災難恢復 144
10.1.2 業務性恢復 145
10.1.3 歸檔 145
10.2 備份考慮 145
10.3 備份粒度 146
10.4 恢復考慮 147
10.5 備份方法 148
10.6 備份體系結構 149
10.7 備份和恢復操作 150
10.8 備份拓撲結構 151
10.9 NAS環境的備份 153
10.9.1 基於伺服器備份和無伺服器備份 153
10.9.2 基於網路數據管理協定(NDMP)的備份 154
10.10 備份目標 156
10.10.1 備份到磁帶 156
10.10.2 備份到磁碟 157
10.10.3 備份到虛擬磁帶 158
10.11 備份數據去重 159
10.11.1 數據去重方法 160
10.11.2 數據去重的實現 160
10.12 虛擬環境下的備份 161
10.13 數據歸檔 163
10.14 歸檔方案體系結構 164
10.14.1 套用實例:電子郵件歸檔 164
10.14.2 套用實例:檔案歸檔 165
10.15 概念實踐:EMC NetWorker,EMC Avamar和EMC Data Domain 165
10.15.1 EMC NetWorker 165
10.15.2 EMC Avamar 166
10.15.3 EMC Data Domain 166
小結 166
第11章 本地複製 168
11.1 複製術語 168
11.2 本地副本的用途 169
11.3 副本一致性 169
11.3.1 複製檔案系統的一致性 169
11.3.2 複製資料庫的一致性 169
11.4 本地複製技術 171
11.4.1 基於主機的本地複製 172
11.4.2 基於存儲陣列的複製 174
11.4.3 基於網路的本地複製 179
11.5 跟蹤源和目標的修改 180
11.6 恢復和重啟的考慮 181
11.7 創建多個副本 181
11.8 虛擬環境中的本地複製 182
11.9 概念實踐:EMC TimeFinder、EMC SnapView和EMC RecoverPoint 183
11.9.1 EMC TimeFinder 183
11.9.2 EMC SnapView 183
11.9.3 EMC RecoverPoint 184
小結 184
第12章 遠程複製 185
12.1 遠程複製模式 185
12.2 遠程複製技術 187
12.2.1 基於主機的遠程複製 187
12.2.2 基於陣列的遠程複製 189
12.2.3 基於網路的遠程複製 191
12.3 三站點複製 192
12.3.1 三站點複製——級聯/多跳 192
12.3.2 三站點複製——三角/多目標 193
12.4 數據遷移方案 194
12.5 虛擬環境中遠程複製和遷移 196
12.6 概念實踐:EMC SRDF、EMC MirrorView和EMCRecoverPoint 197
12.6.1 EMC SRDF 197
12.6.2 EMC MirrorView 198
12.6.3 EMC RecoverPoint 198
小結 198
第4部分 雲計算
第13章 雲計算 201
13.1 雲計算的關鍵技術 201
13.2 雲計算的特點 202
13.3 雲計算的優勢 202
13.4 雲服務模式 203
13.4.1 基礎設施即服務 203
13.4.2 平台即服務(PaaS) 204
13.4.3 軟體即服務(SaaS) 204
13.5 雲計算的實施模型 204
13.5.1 公有雲 204
13.5.2 私有雲 204
13.5.3 社區雲 206
13.5.4 混合雲 206
13.6 雲計算平台 207
13.6.1 物理架構 207
13.6.2 虛擬架構 207
13.6.3 套用和平台軟體 207
13.6.4 雲管理和服務創建工具 208
13.7 雲計算面臨的挑戰 209
13.7.1 用戶面臨的挑戰 209
13.7.2 提供商面臨的挑戰 209
13.8 採用雲計算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209
13.9 概念實踐:Vblock 210
小結 211
第5部分 存儲基礎設施的安全與管理
第14章 確保存儲基礎設施安全 213
14.1 信息安全框架 213
14.2 風險三元組 214
14.2.1 資產 214
14.2.2 威脅 214
14.2.3 漏洞 215
14.3 存儲安全域 216
14.3.1 保證應用程式訪問域的安全 217
14.3.2 保證管理訪問域的安全 219
14.3.3 保證備份、複製和存檔的安全 220
14.4 存儲網路中安全措施的實施 221
14.4.1 FC SAN 221
14.4.2 NAS 225
14.4.3 IP SAN 228
14.5 保證虛擬化和雲環境中存儲設施的安全 230
14.5.1 安全問題 230
14.5.2 安全措施 230
14.6 RSA和VMware安全產品 231
14.6.1 RSA SecurityID 232
14.6.2 RSA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232
14.6.3 RSA Data Protection Manager 232
14.6.4 VMware vShield 232
小結 233
第15章 管理存儲基礎設施 234
15.1 監測存儲基礎設施 234
15.1.1 監測的參數 234
15.1.2 組件監測 235
15.1.3 監測的實例 236
15.1.4 警報 240
15.2 存儲管理活動 241
15.2.1 可用性管理 241
15.2.2 容量管理 241
15.2.3 性能管理 241
15.2.4 安全性管理 242
15.2.5 報告 242
15.2.6 虛擬化環境下存儲基礎設施的管理 242
15.2.7 存儲管理事例 243
15.3 存儲基礎設施管理的挑戰 246
15.4 開發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246
15.4.1 存儲管理規範 246
15.4.2 企業管理平台 247
15.5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247
15.6 存儲分層 248
15.6.1 陣列內分層 248
15.6.2 陣列間分層 249
15.7 概念實踐:EMC基礎設施管理工具 250
15.7.1 EMC ControlCenter和ProSphere 250
15.7.2 EMC Unisphere 251
15.7.3 EMC Unified Infrastructure Manager(UIM) 251
小結 251
附錄A 套用的I/O屬性 253
附錄B 並行SCSI 255
附錄C SAN設計練習 258
附錄D 信息可用性練習 260
附錄E 用於遠程複製的網路技術 262
附錄F 縮略語 264
附錄G 術語表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