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的監督管理,保證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和償付能力充足,保護被保險人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非壽險業務,是指除人壽保險業務以外的保險業務,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業務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保險公司,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財產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包括中資保險公司、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公司以及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
第四條經營本辦法所稱非壽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中國保監會的規定,遵循非壽險精算的原理、方法和謹慎性原則,評估各項準備金,並根據評估結果,準確提取和結轉。

第二章 準備金種類

第五條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和中國保監會規定的其它責任準備金。
第六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是指在準備金評估日為尚未終止的保險責任而提取的準備金,包括保險公司為保險期間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保險契約項下尚未到期的保險責任而提取的準備金,以及為保險期間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保險契約項下尚未到期終止的保險責任而提取的長期責任準備金。
第七條未決賠款準備金是指保險公司為尚未結案的賠案而提取的準備金,包括已發生已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和理賠費用準備金。
第八條已發生已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是指為保險事故已經發生並已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保險公司尚未結案的賠案而提取的準備金。
第九條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是指為保險事故已經發生,但尚未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的賠案報案而提取的準備金。
第十條理賠費用準備金是指為尚未結案的賠案可能發生的費用而提取的準備金。其中為:直接發生於具體賠案的專家費、律師費、損失檢驗費等而提取的為直接理賠費用準備金;為非直接發生於具體賠案的費用而提取的為間接理賠費用準備金。

第三章 準備金提取方法

第十一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提取,應當採用下列方法之一:
(一)二十四分之一法(以月為基礎計提);
(二)三百六十五分之一法(以天為基礎計提);
(三)對於某些特殊險種,根據其風險分布狀況可以採用其他更為謹慎、合理的方法。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提取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
第十二條保險公司在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時,應當要對其充足性進行測試。當未到期責任準備金不足時,要提取保費不足準備金。
第十三條對已發生已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應當採用逐案估計法、案均賠款法以及中國保監會監管部門認可的其它方法謹慎提取。
第十四條對已發生未報案未決賠款準備金,應當根據險種的風險性質、分布、經驗數據等因素採用至少下列兩種方法進行謹慎評估提取:
(一)鏈梯法
(二)案均賠款法;
(三)準備金進展法;
(四)B-F法等其它合適的方法。
第十五條對直接理賠費用準備金,應當採取逐案預估法提取;對間接理賠費用準備金,採用比較合理的比率分攤法提取。
第十六條對含投資或儲蓄成分的保險產品,其風險保障部分按照上述方法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
第十七條保險公司提取的各項準備金不得貼現。

第四章 準備金的報告

第十八條保險公司應當建立精算制度,指定精算責任人負責準備金的提取工作。
第十九條保險公司應當定期向中國保監會報送由公司精算責任人簽署的準備金評估報告。,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報告的目的;
(二)聲明報告所採用的方法是否符合保險監管部門的規定;
(三)對準備金提取的精算評估意見;
(四)對準備金評估的詳細說明;
(五)對報告中特定術語及容易引起歧義概念的明確解釋。
第二十條對準備金評估的說明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險種或類別的明確劃分標準和名稱;
(二)險種或類別數據的完備性、準確性,並說明數據中存在的問題;
(三)評估的精算方法和模型,如精算使用的方法和模型與過去採用的方法和模型不一致,要說明改變的原因和對準備金結果的影響;
(四)精算方法和模型所採用的重要假設及原因;
(五)上一次準備金提取的精算結果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異;
(六)準備金提取的充足性情況;
(七)對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提取,應當說明險種的周期性、保險費基準費率、風險調整係數、賠付率、費用率和退保率等因素的變化情況;
(八)未決賠款準備金的提取,應當說明賠款案件數發生規律、結案規律、案均賠款變化規律、承保實務、理賠實務、分保全排和額外成本增加等因素的變化情況。
第二十一條保險公司應當按照業務險種或類別提取準備金,並分別按再保前、再保後報告準備金提取結果。
第二十二條保險公司應當按照中國保監會規定的時間報送準備金評估報告。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2005年1月15日起施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