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巴拉斯

保羅·巴拉斯Paul Barras(1755——1829),法國大革命期間督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物。

概述

保羅·巴拉斯Paul Barras,(1755——1829) 法國大革命期間督政府中最有權勢的人物。身材魁梧;善於辭令,談情說愛,玩弄權術,搞政治活動都擅長。

生平

保羅·巴拉斯保羅·巴拉斯
出身普羅旺斯貴族,子爵。16歲參加朗格多克聯隊,1766年-1783年在西印度服役,作為上尉軍官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接受過革命思想。後來對王室政權不抱幻想,歡迎法國大革命。參加過1789年7月14日的攻克巴士底獄行動。10月把路易十六從凡爾賽迎回巴黎。參加雅各賓俱樂部,1791年回到納瓦爾省,把1792年9月到巴黎,當選國民公會議員,反對處死國王和成立共和國。作為義大利的法軍代表,他從保王黨手中解放了凡爾和尼斯,組建了濱海阿爾卑斯省,在土倫大敗反雅各賓的軍隊,是他在南方視察時發現了拿破崙並任命他為圍攻土倫的法軍炮兵司令。在恐怖統治期間,他拒絕參加任何派別,然而在1794年夏天他在推翻羅伯斯庇爾政權中扮演關鍵角色,成為3個主要人物之一,並升任軍警總司令。1794年夏到1795年秋,他在國民公會和救國委員會擔任許多要職,葡月13日(1795年10月5日)任軍長,鎮壓王黨叛亂,他召回拿破崙,並批准他用大炮轟擊巴黎街道來對付保王黨的造反,拿破崙得到的報酬就是和被巴拉斯拋棄的情婦約瑟芬成婚並指揮義大利方面軍。並成立督政府後,巴拉斯為五個督政官之首。果月十八日政變(1797年9月14日)使他獲得更大的權力,任督政期間,貪污索賄,情婦多,重演舊政權的弊政,充分貫徹了教皇利奧十世的“名言”:“因為上帝給了我們這職務,讓我們享受它。”1797年勝利結束的第一次反法同盟使他的聲望高漲到極點。拿破崙霧月十八日政變(1799年11月9日)後權勢下降,以陰謀恢復君主制被逐出巴黎,任駐布魯塞爾大使並處於受監視狀態,1805年拿破崙稱帝後他被允許回到法國。定居於馬賽。在獲知他秘密會見西班牙廢王卡洛斯四世後,又於1813年派他去羅馬。1815年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以後獲準退隱沙約莊園,完全脫離政治,1829年去世。著有回憶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