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什麼是保定作家群?
保定作家群孕育於抗戰時期以保定為中心的冀中根據地,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逐步形成,是曾經生活、工作、戰鬥在保定地區,並以保定地區的社會生活為其創作的基本題材的作家所形成的群體。這一群體由於受到相同的保定地域自然、人文環境的影響,因而形成當代文學一個人數眾多,代代相傳,由某些相近或相似的創作傾向,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的作家群體。保定作家群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荷花澱派
:孫梨,代表人物作品《荷花澱》、《蘆花盪》、《囑咐》、《采蒲台》等一系列的反應白洋淀生活的作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優美清新,表現手法自然質樸的獨特風格,為當時的解放區文壇送來了陣陣帶著“荷香”的清風。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是五十年代作品。
劉紹棠,《擺渡口》、《大青騾子》、《船》、《瓜棚記》、《青枝綠葉》、《運河的槳聲》、《夏天》
韓映山,《鴨子》、《短篇集《水鄉散記》、《一天雲錦》、《作畫》、《紫葦集》、《綠荷集》、《紅菱集》;中篇集《綠葦叢中》、《串枝紅》、《滿淀荷花香》;臨終前寫出了一部長篇《明鏡塘》。他一生的寫作內容基本上沒有離開過白洋淀,堪稱是“荷派”的忠誠衛士。
任彥芳和苑紀久合寫的《王老漢乾起舊營生》
從維熙,從1951年在孫犁主編的天津日報周刊上發表《老萊子賣魚》、《七月雨》等,成為“荷派”的骨幹作家之一
苑紀久,最早寫民謠和民歌,受到孫犁的影響後,開始寫散文和小說,他的散文小說集《在雁翎隊的故鄉》是“荷味”最濃的作品。
冉淮舟,在中學時代,就浸泡在孫犁的文學“液汁”之中,對孫犁的作品由喜愛到研讀再到效法。早期的散文集《彩雲》是原汁原味的“荷派”作品。
四代
半個世紀以來,以孫犁、梁斌、徐光耀、馮志、李英儒、邢野等為代表的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就創作了大量經典著作。第一代保定作家群的正式形成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轉戰各地的紅色文藝工作者陸續進入京、津、保、石等大中城市,且大多擔任文化部門的領導工作。和平的環境、工作的需要使他們有了較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文學創作。於是曾經轉戰於保定及周圍地區的文藝工作者們在短短几年間便創作了一大批反映保定及周圍地區鬥爭生活的作品。孔厥、袁靜的《新兒女英雄傳》,
的《平原烈火》、《小兵張嘎》,梁斌的《紅旗譜》、《播火記》,邢野的《平原游擊隊》,劉流的《烈火金鋼》,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孫犁的《鐵木前傳》、《風雲初記》,馮志的《敵後武工隊》,邢野等的《狼牙山五壯士》,李克的《地道戰》等,這些作品的相繼問世不僅在整箇中國文壇引起轟動,而且也標誌著一個由曾生活和戰鬥在保定、並以反映這一地區生活和鬥爭為題材的作家群體——保定作家群的正式形成。這個作家群以梁斌、孫犁為主帥,包括徐光耀、馮志、李英儒、劉流、邢野、孔厥、袁靜、李克、王林、路一、遠千里、張朴等。這些名作在贏得了廣大讀者普遍讚譽的同時,也為保定作家群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此後,第二代、第三代作家更是青出於藍,其中第二代作家韓映山、申躍中、周渺、趙新,第三代作家,鐵凝、陳冲、談歌、阿寧等同樣以優秀的文學作品享譽全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三代作家群濟濟一堂,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從梁斌《紅旗譜》,邢野《狼牙山五壯士》,劉流《烈火金剛》等書中描寫的慷慨悲歌之壯美,到孫犁《荷花澱》,鐵凝《喔,香雪》,韓映山《水鄉散記》等花香明月的優美,再到介乎二者之間的徐光耀《小兵張嘎》,劉流《野火春風斗古城》及趙新的人情世態小說。三代作家群以他們輝煌巨著影響著我們一代代人。
目前,第四代保定作家群劉素娥《裸露的土地》《奧運情緣》,張勁鷹《微笑的生活》《情韻》,楊守知《堅固的河堤》,陶一笑《烏篷船》,任新安《丁團長》等在文壇嶄露頭角,他們在省級核心期刊上不斷刊發作品,並獲得眾多讀者認同。
同時,保定文壇迎來了青年作家形成的新浪潮。一批70後作家能力強、文學素養高,題材更是涵蓋了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文學評論、詩歌……他們勇敢地承擔起了文學傳承的重任,承上啟下,使整個保定文壇形成了一股清新向上,充滿朝氣的文學風潮。
紀念館
保定市決定在原保定市文聯舊址(秀水胡同50號)內設保定作家群事跡展板、實物展區等。2011年11月3日,保定作家群紀念館建成開館。梁斌、孫犁、徐光耀、李英儒、劉流、邢野、李克、袁靜、孔厥、路一、遠千里、康濯、張朴、馮志、馮至、王林、傅鐸、張慶田、劉真、李滿天、谷峪、柳溪、田濤、鐵凝24位保定作家群作家事跡的展牌依次排開,眾多文學愛好者流連其中。除了文字記錄,更多的實物真實再現了歷史原貌,由韓映山夫人提供的孫犁寫給韓映山的書信、邢野夫人張今慧女士捐獻的邢野創作的劇本原始稿件,還有流落民間的珍本、善本等。
在紀念館西側的展廳內,還陳列了數十位我市著名作家的相關資料,包括談歌、阿寧等重量級作家,也是我市文學發展成就的重要資源。郭樹林說:“建立紀念館,為了紀念曾經的輝煌,更是為了激勵青年作家,他們與老一輩作家存在差距,但也是動力,希望在他們在保定作家群精神的感召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藝術精品,為繁榮古城文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