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俄垤行政村隸屬紅河縣寶華鄉,地處寶華鄉東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紅河縣城53公里。轄俄垤、普施、老們等16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88戶,有鄉村人口2915人,其中農業人口2915人,勞動力19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00人。全村國土面積13.636平方公里,海拔1480-2209米,年平均氣溫13.9℃,年降水量1485.3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5527畝,人均耕地1.4畝,林地2676.59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527畝(其中:田1221畝,地4306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676.59畝;水面面積813.93畝,其他面積11436.48畝。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話三通。全村有688戶飲用井水,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88戶通電,有136戶擁有電視機(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6.0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4戶(分別占總數的20.47%和13.49%)。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交通方便,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拖拉機5輛,機車1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1畝,有效灌溉率為10.8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5戶;全村尚未通自來水、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6萬元,占總收入的91.56%;畜牧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3.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70頭,肉牛97頭,肉羊86頭,家禽18900);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7%;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3%;工資性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1.7%。農民人均純收入208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0人(占勞動力的8.01%),在省內務工350人,到省外務工50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水稻、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2.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4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芭蕉芋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88戶,共鄉村人口2915人,其中男性1765人,女性1150人。其中農業人口2915人,勞動力1945人。該村是哈尼族村寨。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14人,參合率95%;享受低保4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3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1608平方米,擁有教師15人,在校學生439人,距離寶華中學1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3人,其中小學生439人,中學生154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財務管理、籌資籌勞、人口衛生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5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9810元(人均5元),一事一議籌勞4742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萬元,有固定資產2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1個,下設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05人,少數民族黨員105人,其中男黨員82人、女黨員23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俄垤、普施、老們等1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5人。
人文地理
俄垤行政村位於寶華鄉境東南部,東與甲寅隔河相望,南與洛恩鄉接壤,距鄉政府駐地17公里,交通方便,甲寅至寶華至洛育公路從村內通過。世居哈尼族,哈尼人民還保持著傳統古樸的民風民俗,是典型的哈尼村。境內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有一座蓄水31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俄垤水庫,座落於甲寅與寶華鄉之間,是縣境內第一座大水庫。水庫景區植被保護較好,風光優美,氣候宜人,是旅遊觀光、避暑的好去處。發展重點
存在的困難: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2、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3、人民民眾文化水平、綜合素質較為低下,科技意識淡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著力發展甘蔗、棕櫚等種植業。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開展科技培訓,提高民眾科技意識,培養科技示範戶。5、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業。6、改善人飲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