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
歷史背景 戰敗經過 停戰詔書 投降過程 原文譯文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又稱作波茨坦宣言,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聯合發表的...
簡介 內容 核子彈下的接受 -
波茨坦
波茨坦是德國布蘭登堡州的首府,位於柏林市西南郊,與柏林僅相距半個小時的高速鐵路的路程。坐落於哈韋爾河邊,人口14萬,是二戰末期著名的波茨坦會議的召開之地...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政治體制 交通 歷史 -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稱《波茨坦宣言》。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
背景 簽訂過程 原文 日本接受 相關新聞 -
波茨坦公告發表
《波茨坦公告》,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稱《波茨坦宣言》。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
-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
波茨坦公告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也叫《波茨坦宣言》。中、美、英三國於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過程中發表。蘇聯同年8月8日正...
-
波茨坦會議
波茨坦會議是1945年7月17日到1945年8月2日,美、英、蘇3國首腦杜魯門、邱吉爾(1945年7月28日以後是新任首相艾德禮)和史達林在柏林近郊的波...
歷史背景 會議歷程 會議內容 會議成果 歷史意義 -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
歷史背景 抗戰結束 簽署儀式 受降過程 降書原文 -
波茨坦宣言
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稱 《波茨坦宣言》 。
簡介 政府領袖公告 -
日本帝國
日本帝國(The Empire of Japan),又稱大日本帝國,是1889年到1947年之間日本所使用的國號。其名稱來源於《大日本帝國憲法》,193...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政治 人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