侴姓

侴姓,中國小姓之一,源出多種。其一為以官職或職業為姓,流傳久遠,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另一個來源為少數民族姓氏的漢化,多見於東北地區的滿族人,於清末逐漸改為此姓。侴姓與鈕姓、醜姓關係密切,部分來源於同一祖先。

基本介紹

侴[侴,讀音作xíng(ㄒㄧㄥˊ),亦可讀作chǒu(ㄔㄡˇ)或niǔ(ㄋㄧㄡˇ)]

侴 hào

侴 釗 劍

title title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司法執刑官侴,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侴”字,本義就是“沒有”的意思,一無所有稱作“侴”。在典籍《康熙字典》中記載:“侴,敕久切,音醜,姓也。”據史籍《姓觽·二十五有》記載:“<類聚音韻>:‘侴,漢時本姓侴,改姓俞。’<漢書>:‘司徒掾俞連,一作侴連。是改姓自連始。’”據1992年長沙《醜氏嗣裔錄》的編撰者注釋,湖南長沙侴氏始遷祖侴魁武以上世系無文獻可徵。因而侴氏之源是一個有待考證研究的歷史問題。其實,侴氏源於春秋時期楚國司法執刑官侴,即侴吏。侴吏,是楚國“五刑”執刑官的稱謂,就是俗稱的劊子手,專司執行重刑之五刑,即極刑。

後來,在侴官的後裔子孫中,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侴氏、刑氏,在近代省筆改為“醜氏”。

第二個淵源

源於醜氏,出自清朝時期康熙大帝改姓,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醜氏源於職藝,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專職從事鈕柄製作的鈕宣義,屬於以職業技藝名稱為氏。鈕氏始祖為鈕宣義。春秋時期,鈕宣義為吳國從衛都騎衛(軍隊統領),因其祖上為專職從事鈕柄製作的“百工之長”,故以技藝為姓氏,稱鈕氏。後有族人因避禍而改為醜氏,讀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傳說,該支醜氏改為侴氏,是清朝時期康熙大帝賜改的。在清朝康熙年間,湖南永康一個醜氏家族和其他家族因宗族之間的利益爭鬥,而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結果雙方死傷慘重,而醜氏家族傷亡得最後只剩下了一個人,此人只得逃跑隱居起來。康熙大帝聽到這件事後,派侍衛將這個醜氏族人找了出來,特意安撫他,並賜予給這個醜氏人新姓“侴”。看起來“侴”字意思是一個醜家人帶著一把刀,而康熙大帝賜改“侴”的實際寓意是:刀械相見使醜氏一族只剩下一個人了,希望以後的侴家人能和其他姓氏的人永遠和睦相處,不要再發生流血爭鬥了。於是,這個醜氏人從此改為侴氏,讀音仍作niǔ(ㄋㄧㄡˇ)。康熙大帝的寓意也成了該支侴家的祖訓,他後來並建起了一個侴家祠堂,取名“醜後樂堂”。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①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部,至金國時期稱駝滿氏,以部為氏,世居烏喇(今吉林省永吉),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萬”,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萬氏、圖氏、門氏、莫氏、侴氏、醜氏等。

②滿族瑚圖氏。滿語為Hutu Hala,漢義“醜鬼”,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後多冠漢姓為胡氏、包氏,亦有稱侴氏、醜氏者。

各支始祖

侴魁武:行三,字學博,原籍江南松江府上海縣,自明因仕授楚職落業潭州,後改善化,即今之長沙九峰鎮。是為長沙侴氏一世祖。

侴友嵩:字維岳,生侴允堅、侴允堂。是為長沙侴氏四世祖。

侴允堂:字揮琴,遷居潭邑,今號中湘房。是為長沙侴氏五世祖、湘潭一世祖。遷湘潭的中湘侴允堂一支在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以前即已改為楚氏。

侴允堅:世居長沙。是為長沙侴氏五世祖。

侴廷堯:字團山,生侴朝縉、侴朝紳、侴朝經、侴朝綸、侴朝紱五子。是為長沙侴氏七世祖。侴朝縉、侴朝紳皆無所傳。演衍侴季山(朝經)、侴小山(朝綸)、侴崧山(朝紱)三房。厥後支分派別,椒衍綿延,隸屬長善各地。

遷徙分布

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則未列入當局“內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台閩地區進行的姓氏統計程式,族人多以吳興、松江、吳郡為郡望。

今遼寧省的大連市、海城市、普蘭店市,吉林省的榆樹縣、白城縣,黑龍江省的雙城縣,北京市,河北省霸州市岔河集鄉,山東省的棲霞市,湖南省的長沙市,台灣省的台北市等地,均有侴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松江府:古松江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建制,其前身即為華亭府。距今約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亭府境內九峰一帶(今湯村廟、姚家圈、廣富林等處)已有先民勞動生息。春秋時期地屬吳國。戰國初期吳亡屬越國,中期後屬楚國。秦始皇二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20年)地屬會稽郡長水縣(秦末改名由拳縣)東境、海鹽縣北境、婁縣南境。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孫權封陸遜為華亭侯,“華亭“始見於史志,次年陸遜進封婁侯。西晉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吳國滅亡,陸機、陸雲退居鄉里,讀書十年,慨吳之亡,陸機作《辨亡論》,又作《文賦》;因此在錫金太安二年(癸亥,公元303年)農曆8月,陸機、陸雲被成都王司馬穎殺害。唐朝天寶十年(辛卯,公元751年)割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建大明寺(宋大中祥符年間易名為普照寺);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公元859年)建陀羅尼經幢於縣治通衢;唐鹹通十五年(甲午,公元874年)於縣治西建超果寺。唐廣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農民起義軍首領王騰占據華亭反唐;唐乾寧四年(丁巳,公元897年)吳越王錢鏐遣部將顧全武攻占華亭。五代時期後漢乾祐二年(己酉,公元949年)於縣治東南建興聖教寺。北宋慶曆元年(辛巳,公元1041年)重開顧會浦(即今通波塘);宋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建濟民倉,有廒十八座,容谷十二萬石;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行“保甲法”;宋元豐二年(己未,公元1079年)在天馬山建護珠塔;宋熙寧至元佑年間(公元1068~1094年)在興聖教寺內建興聖教寺塔(即方塔);宋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建常平倉;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4年)衛公佐、衛公望獻地捐資,興建華亭縣學。南宋紹興四年(丙辰,公元1134年)開華亭瀕海支河二百餘里,運鹽方便,田得灌溉;南宋紹熙四年(丙辰,公元1193年),楊潛等編纂的《雲間志》問世;南宋端平元年(丁酉,公元1234年)華亭縣令楊瑾行“經界法”,該縣秋糧實征五萬七千八百一十石,又建平糴倉;南宋景定四年(癸亥,公元1263年)宰相賈似道行“買公田法”,本縣秋糧加征十六萬石。元朝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農曆10月升華亭縣為華亭府,隸束嘉興路,轄華亭一縣;元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新設松江府,轄華亭縣;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公元1290年)華亭縣分出部分鄉新設上海縣,因此歷史上一般以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公元1291年)作為上海正式設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公元1542年),華亭縣和上海縣部分地區劃出,新設青浦縣,仍歸松江府管轄。清朝順治十三年(丙申,公元1656年)新設婁縣;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新設奉賢縣、金山縣、南匯縣和福泉縣;清雍正八年(庚戌,公元1730年)將福泉縣併入青浦縣;清嘉慶十年(乙丑,公元1805年)新設川沙撫民廳(縣級)。中華民國成立後廢除松江府、上海道,下轄各縣改由江蘇省管轄;民國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設滬海道;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撤銷滬海道,設立上海特別市,上海基本形成為目前的行政區劃。

吳 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而今浙江省的杭州市亦在吳郡轄境之內。南朝陳國時期,改吳郡為吳州。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後,再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並一直沿襲至今。另外,在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在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

松江堂:以望立堂,亦稱華亭堂。

吳郡堂:以望立堂,亦稱吳州堂。

家譜文獻

黑龍江雙城侴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華侴氏宗親委員會大連辦公室。

遼寧海城東柳侴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華侴氏宗親委員會大連辦公室。

遼寧大連普蘭店侴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華侴氏宗親委員會大連辦公室。

湖南長沙侴氏四修族譜(侴氏嗣裔錄),著者待考,1992年計算機雷射照排膠印版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字輩排行

侴氏字輩:

老派:“魁虔以友允仕庭朝成升純師(朴)祖(忠)宗(孝)德可以定邦國”;

“純師忠孝兆映文明敬遵世學大振家聲”;

“純樸宗傳久詩書百代興貽謀為善舉趾麟應珍振”;

“志克澤良友,國世文連萬,作樹維善遠,洪昌吉慶祥”(黑龍江望奎縣)

統一新派:“繼承先澤倫紀修明本源篤厚世代尊榮學崇典訓永遠賢英立名建業大啟家聲”。

侴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吳興世業;湘楚家聲:湖南長沙侴氏宗祠對聯。

七言通用聯

淵源松江脈落遠;演衍荊楚世澤長:遼寧大連侴氏宗祠對聯。

侴氏宗譜序

人之有祖,猶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枝葉雖繁,非本不茂;派流雖分,非源莫繼;子孫雖眾,非祖不昌,其理一也。范文正公嘗言:“吾宗族雖盛,然祖宗視之,則均是子孫,故無親疏也”。祖宗之意,即無親疏,為子孫者,苟自分親疏,以傷祖宗之意,是無異戕本而求枝榮,塞源而冀流遠也,有是理乎!然所以至此者,由子孫繁衍,毫無統系,親者日疏,疏者日遠,無憑竟等陌路。若是則譜牒之修,誠不容緩。而沈遼舊族有譜者恆少,常有問及三世而不知者,習俗之弊,實可悼難!余擬修譜,以承先世,以啟後昆;乃有志未逮,殊覺愧恨!適浙門醜公及闔眾人等商議修譜,命余代理其事。余雖學識淺陋,不能不勝任,但欲成人之美,遂難藏己之拙。因挑燈呵凍,心摹手錄,抵三四旬,方能就緒。前列總圖,以別世次;後系備載,以考事實。雖不敢附名人撰述之列,而枝分派別,有條不紊,向之有志未逮者,亦將決意而踵成之。倘有聞風莫義而起者,將人生水木之恩,家家敦本源之意,孝悌之道,油然而生,未必非此譜之鼓舞作興也!故樂為之序也。

歲次丙午訂注

光緒三十二年孟月吉日眾族人同心敬立譜書傳留於後世

自光緒三十二年(公元一九零六年)至今公元二零零六年,我族以歷整整百年未有修譜,誠憾事也!愧對祖先!

我輩至此盛事,當群策群力,集眾家之所長,共同完成百年修譜大業!百年前知有祖先,百年後我輩作古,期期無憾矣!

歷史名人

侴子岡

(公元1910~1963),女;湖南長沙人。著名基礎教育家。曾任北京市萬壽寺幼稚園園長,全國婦聯執委。

侴立本

(公元1928~今),筆名李奔;湖南長沙縣人。著名統戰理論專家。1948年9月入湖南大學土木系就讀。

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生班畢業,後長期在部隊從事馬列主義教學工作,先後任政治幹校、步兵學校教員、宣傳幹事等職。

1978年轉業後任長沙正圓動力配件廠職工大學副校長等職。

1983年3月調華東師範大學大出版社,先後任編輯、編輯室主任、編審等職,1992年退休。他獨自或與人合作撰寫、主編文章、著作共約一百萬字。主要著作有《統一戰線概論》,是一部為適應新時期改革開放條件下,國內外統一戰線工作發展的形勢需要而編寫出版的系統闡述黨的統戰理論的專著。

侴萬禧

(公元1930~今),滿族;遼寧大連人。淮南工業學院教授,著名現代建築專家。

侴紀范

(公元1934~今),湖南長沙人。著名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醜紀范為中國科學院教授,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和工作(訪問學者);歷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學科評審組成員。

侴成寬

(公元1966~今),著名海員。

1985~1990年就讀於大連海運學院。

1990~1989年為遠洋船員,1989年至今從事海運服務行業。

2007年3月組織族人在遼寧大連普蘭店聚會,成立中華侴氏家族委員會。

侴陶

1988-03-30 中國藝術體操隊隊員, 籍貫中國遼寧,2005年 世界錦標賽團體3圈+2棒第七;2006年 世界盃總決賽團體3圈+2棒第六;2006年 世界盃總決賽團體5繩第六;2008年 北京奧運會集體全能亞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