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與運籌

供應鏈管理與運籌

《供應鏈管理與運籌》是2008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鴻,范更華。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主要闡述在當代交通物流管理領域中,交通物流系統的架構思路與發展趨勢;其中主要簡述第三方物流(3PL)的發展趨勢與演變模式;運輸物流模式的演變趨勢與現代物流市場的架構思路;簡述口岸物流(國際物流)的架構思路及其相關法規等。第2部分簡述循環型環保物流管理系統與環境保護工程相關的研究課題以及日本等國外的研究趨勢;簡述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地球生態平衡的關係,及其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現實意義;探討架構循環型城市(生活)物流系統工程的基本思路等。本物流叢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的教材或研究參考資料,以及從事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研究者、教育工作者、物流管理標準化及其有關方面的物流管理人員和物流技術人員的自學參考資料。

本書是“現代物流理論與實務叢書”的第四冊,全書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從交通物流與環境保護的角度,闡述循環型現代交通物流管理系統的架構思路。

作者簡介

陳鴻,福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信息工程學博士,現任院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長,校物流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工作)。主要學歷與職歷:1990年起留學於日本筑波大學、長岡技術科學大學和鳥取大學。1996—2002年就職於日本大型自動化物流中心和專業軟體開發公司。從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軟體研發、物流自動化配送管理軟體開發、虛擬現實(VR)技術套用、運籌學在物流領域的套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相關的物流信息系統開發等工作。其博士論文概要與部分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日本各種相關領域的學術刊物上。

目錄

第1部分供應鏈管理概論

第1章供應鏈管理與發展趨勢2

1.1供應鏈管理概念與相關技術領域2

1.1.1日本學者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和見解2

1.1.2美國學者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和見解3

1.1.3日本和美國在供應鏈管理關注點上的差異5

1.1.4根據供應鏈管理業務功能分類法6

1.1.5根據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物品和時間流動順序分類法7

1.2供應鏈管理髮展趨勢和教育課題12

1.2.1日本和其他國家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專利申請情況13

1.2.2日本和美國的主要企業申請專利特徵13

1.2.3關於供應鏈管理市場規模與技術貿易收支概況分析14

1.2.4從供應鏈管理專利的競爭力看SCM發展趨勢15

1.2.5從日美歐的非專利文獻看競爭力比較16

1.2.6日美歐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相關的產業政策與今後課題16

1.2.7美國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相關的政策和模式17

1.2.8日本與供應鏈管理相關政策的模式及其課題17

1.2.9關於日本研究開發實力強項領域的培育問題19

1.2.10與供應鏈管理套用相關的教育政策課題充實19

1.3供應鏈管理的特性19

1.3.1供應鏈定義20

1.3.2供應鏈構成與功能21

1.3.3服務功能和流通渠道22

1.3.4與市場結構相適應的供應鏈結構23

1.3.5供應鏈管理分類24

1.3.6供應鏈管理目標24

1.3.7供應鏈管理的具體活動26

1.3.8供應鏈管理帶來的變革內容28

1.3.9廣義供應鏈管理髮展過程29

1.4供應鏈管理的本質與推動主體31

1.4.1供應鏈管理的本質31

1.4.2供應鏈管理的推動主體33

1.4.3供應鏈企業之間雙贏合作關係33

1.4.4建立向消費者讓利的價值鏈35

1.4.5供應鏈管理與其他企業聯合體的關係36

1.4.6企業聯合體類型的目標與功能深化37

1.4.7現代物流管理網路經濟性考察38

1.4.8流通渠道的導向分析39

1.5與SCM相關軟體及其主要功能40

1.5.1關於供應鏈整體最佳化走向40

1.5.2支持SCM軟體的技術42

1.5.3注意ATP和CTP的區別43

第2章理想供應鏈管理的思考方法47

2.1供應鏈總體最佳化設計47

2.1.1重新制定營業的經營戰略48

2.1.2確立企業變革的基本目標48

2.1.3確立供應鏈管理的巨觀構思50

2.1.4決定企業改革的具體目標54

2.2建立PDCA循環體系和經營系統調整57

2.2.1建立PDCA循環體系57

2.2.2調整經營系統58

2.2.3通過信息共享掌握客戶需求59

2.2.4加強市場調研能力59

2.2.5善於預測市場需求風險60

2.3建立最佳化的流通渠道60

2.3.1庫存管理策略健全化61

2.3.2縮短供應鏈全過程所需要的時間62

2.3.3改善現金流通狀況63

2.4供應鏈基本結構設計64

2.4.1推進供應鏈事業價值的社會認同64

2.4.2分析供應鏈成員現狀65

2.4.3運用框架分析供銷聯合平台65

2.4.4捕捉經營環境的變化過程66

2.4.5明確經營課題67

2.4.6部門之間供應鏈戰略重建67

2.4.7主要成本部門決定68

2.4.8產品周期控制標準制定69

2.4.9重視採購部門改革69

2.4.10開展縮短周期業務70

2.4.11徹底調整物流運輸和配送途徑70

2.4.12建立假說和攻克課題72

第3章供應鏈管理模式簡介73

3.1快速客戶回響法(ECR)及其拓展模式74

3.1.1快速反應系統(QR)74

3.1.2快速客戶回響法(ECR)75

3.2ECR法在日本零售業的套用模式77

3.2.1製造與銷售聯合體78

3.2.2日本藥品行業的ECR供應鏈模式79

3.2.3配送與銷售聯合體81

3.2.4日本食品和水產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模式82

3.2.5超級市場與貨源供應商的供應鏈模式83

3.2.6日本日用雜貨供應鏈結構的利弊和課題84

3.3電器銷售商與家電製造商的供應鏈模式86

3.3.1一般家電的供應鏈管理模式86

3.3.2Dell供應鏈模式88

3.3.3IBM關注中小企業成長的行銷策略89

3.4供應商主導型的在庫管理模式91

3.4.1一般自動補充訂購模式91

3.4.2由供應商(賣方)主導型的在庫管理模式92

3.4.3汽車行業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架構92

3.5改善成本的供應鏈架構96

3.5.1以改善成本為目標的供應鏈管理模式96

3.5.2德國企業服務商模式98

第4章重建供應鏈的戰略與設計實例100

4.1重建供應鏈的經營戰略分析100

4.1.1尋求供應鏈的重要因素間的平衡100

4.1.2明確部門目標和確定不同功能101

4.1.3重建供應鏈管理的價值分析102

4.1.4關於商務平台的分析103

4.1.5不同業務產品和市場戰略分析105

4.2供應鏈管理現狀分析要點106

4.2.1具備全面掌握供應鏈現狀的成員素質106

4.2.2計畫分析、實施和業績管理107

4.2.3尋找問題發生的原因108

4.2.4尋找約束條件解決現實問題109

4.2.5熟悉不同部門的分析要點109

4.2.6分析庫存管理業務的要點110

4.3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設計實例112

4.3.1電子產品的製造管理和工程管理的一般模式112

4.3.2一般電子產品的綜合生產支援系統構成114

4.3.3生產計畫子系統功能概要114

4.3.4工程管理子系統功能概要115

4.3.5工序管理基本業務流程116

4.3.6產品質量管理子系統功能概要117

4.3.7產品合格率管理分析模組功能概要118

4.3.8產品合格率管理與分析子系統功能概要119

4.3.9設備管理子系統功能概要121

4.3.10設備定期檢驗管理子系統功能概要122

第5章ERP與發展趨勢124

5.1ERP軟體包與功能簡介124

5.1.1ERP軟體包與ERP124

5.1.2ERP軟體包的特徵126

5.1.3ERP系統是骨幹業務的軟體系統127

5.1.4目前骨幹業務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129

5.1.5理想的ERP軟體包與現實中的ERP功能的差異130

5.1.6正確區分ERP、ERP系統與ERP軟體包131

5.2對應變革的企業信息系統133

5.2.1新時代的企業信息系統ERP133

5.2.2標準ERP軟體包產品的功能模組134

5.2.3具有代表性的ERP軟體包和製造商簡介136

5.2.4關注ERP的真正原因138

5.3關於ERP優缺點剖析139

5.3.1軟體包優點140

5.3.2流水賬型資料庫與業務整合140

5.3.3經營分析與計數管理資源的最佳整合141

5.3.4用戶/伺服器操作環境的魅力142

5.3.5促進企業辦公系統自動化和信息化142

5.3.6企業製造系統與相關資源系統一體化143

5.3.7實現無紙化貿易系統及其周邊資源的整合144

5.4商務和業務處理過程變革145

5.4.1順應全球化社會的信息系統146

5.4.2日本企業在引進ERP過程中的特殊課題147

5.4.3ERP的理念與企業現實的差距148

5.5ERP的發展趨勢148

5.5.1從MRP到ERP的演變148

5.5.2ERP軟體包的發展動態149

5.5.3ERP市場及其動向150

5.5.4ERP系統的目標與課題151

5.5.5ERP軟體包骨幹業務內容的變更154

第6章供應鏈結構與安全在庫的設計準則156

6.1供應鏈巨觀結構與安全在庫的設計準則156

6.1.1供應鏈與現代物流管理活動156

6.1.2供應鏈的巨觀結構與安全在庫的設計準則157

6.1.3預測精度的改善措施158

6.1.4企業極限利益核算模式的套用159

6.2瓶頸方式的界限與約束條件理論159

6.2.1約束條件理論160

6.2.2TOC生產率會計163

6.2.3供應鏈中的關鍵商務模組165

6.2.4JIT模式的利弊165

6.3其他競爭企業動態與選擇戰略夥伴165

6.3.1建立企業獨立的競爭地位165

6.3.2積極擴大供應鏈和企業領袖角色166

6.3.3公平地選擇合作夥伴167

6.4各種與SCM相關管理模式的差異點169

6.4.1關於ERP、VBM與SCM的差異點169

6.4.2SCP與SCE的關係與利弊169

6.4.3關注BPR、ERP與SCM的關係1706

.4.4關於IPR的真實含義170

6.4.5正確地理解供應鏈含義170

6.5計算機仿真技術在SCM巨觀結構設計中的套用171

6.5.1資金流改善過程中的仿真設計準則171

6.5.2仿真技術與IT策略(Strategies)的關係173

第7章供應鏈管理微觀結構設計175

7.1明確供應鏈改革目標與重點措施176

7.1.1關於改革方案的篩選176

7.1.2制定改革重點措施176

7.1.3改革效果預估與制訂執行計畫177

7.2供應鏈設計順序177

7.2.1關於總體程式設計177

7.2.2計畫與執行程式設計177

7.2.3制訂和整合業務計畫178

7.2.4執行系統程式內容和設計179

7.3供應鏈管理組織設計標準181

7.3.1供應鏈管理組織設計標準181

7.3.2架構新供應鏈責任確認182

7.3.3重建供應鏈的前期準備183

7.3.4重建相關企業間的規則184

7.4供應鏈信息系統設計步驟184

7.4.1準確描述信息系統藍圖184

7.4.2調配與生產等子系統的開發185

7.4.3物流和銷售子系統的架構187

7.4.4確定信息系統業務範圍及其實施準則188

7.4.5企業內外系統的整合189

7.5供應鏈運行基本規則與管理人員培訓190

7.5.1從建立管理制度上保證穩定改革效果190

7.5.2堅持強制滲透信息系統的手段190

7.5.3根據供應鏈模組重組管理機構191

7.5.4保持管理者重整經營系統的熱情191

第8章大型物流園區規劃原則與要點193

8.1大型物流園區的定義與基本功能193

8.1.1物流園區的定義193

8.1.2物流園區的功能193

8.1.3日本公共物流基地的法律化194

8.2公共物流基地功能與國土經營195

8.2.1國土經營與物流行政的關係195

8.2.2公共物流資本的構成及其課題196

8.2.3公共流通基地的網路化196

8.3公共物流基地功能與產業高度化支援197

8.3.1關於支援中小企業效率化對策198

8.3.2促進個體營業向集團營業模式轉換198

8.3.3社會性課題的對策199

8.3.4物流網路架構的支援對策199

8.4日本公共流通基地的整合現狀與課題200

8.4.1日本公共流通基地的整合與課題200

8.4.2區域資源的再整合策略201

8.5公共物流基地與現代物流管理網路架構201

8.5.1現代物流管理網路的核心條件是公共流通據點201

8.5.2架構物流網路的課題202

8.5.3批發專用的物流中心RDC與FDC202

8.5.4廣域物流(配送)中心的設定準則203

8.6流通基地整合與行政基本課題204

8.6.1財政的對策204

8.6.2行政支援一體化和組織化205

第9章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和基本架構準則206

9.1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功能206

9.1.1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種類206

9.1.2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設定目標209

9.1.3大型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209

9.1.4通過配送中心統一送貨所達到的效果211

9.1.5大型綜合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概要211

9.1.6綜合型配送中心的作業內容213

9.2配送中心的總體規劃和可行性調研214

9.2.1總體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214

9.2.2物流配送中心可行性規劃階段217

9.2.3系統規劃和基本流程設計階段218

9.2.4總體規劃方案比較與評價階段220

9.2.5具體方案設計階段221

9.2.6計畫實施階段221

9.2.7系統測試和驗證階段221

9.3物流配送中心設計的基本資料分析224

9.3.1現有訂貨業務的變化趨勢分析225

9.3.2關於商品種類和數量的定量化分析227

9.3.3商品特性分析和儲運單位設計228

9.4物流(配送)中心總體規劃的定性化分析229

9.4.1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業流程簡介230

9.4.2進貨、裝卸和儲存作業231

9.5進貨作業總體規劃設計原則231

9.5.1進貨作業系統架構原則232

9.5.2進貨、裝卸、儲存作業一條龍模式設計準則232

9.5.3儲運作業一體化模式設計232

9.5.4商品分類、編號和進貨標識的國際化和標準化設計準則232

9.5.5商品分類模式設計準則232

9.5.6商品編號基本準則232

9.6商品檢驗模式設計準則235

9.6.1商品檢驗項目內容235

9.6.2與現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相適應的檢驗對策235

9.7裝卸作業規劃要點236

9.7.1裝卸作業流程規劃的注意事項237

9.7.2裝卸作業標準化和國際化推進238

第10章綜合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作業流程設計準則239

10.1貨物配送中心作業計畫制訂239

10.1.1擬配送物品概況調研239

10.1.2配送部門業務量決定239

10.1.3制訂每周配送量239

10.1.4作業時間表制訂240

10.1.5中轉進貨傳送帶數量計算241

10.1.6商品檢驗區設計242

10.1.7商品檢驗能力設計242

0.2商品儲存管理作業流程設計準則243

10.2.1儲存模式設計243

10.2.2儲存作業規劃244

10.2.3儲存位置指定原則245

10.2.4儲存管理衡量指標246

10.2.5商品管理策略的規劃準則247

10.2.6訂貨經濟批量確定準則249

10.2.7儲存決策因素分析249

10.2.8常用庫存補充模式250

10.3商品盤點作業流程設計準則251

10.3.1商品盤點作業的必要性和具體內容251

10.3.2盤點作業程式和結果分析252

10.3.3關於盤點結果的評價指標254

10.4貨物分揀作業流程設計準則255

10.4.1分揀作業流程的規劃準則255

10.4.2典型分揀作業系統的核心功能256

10.4.3分揀效率分析257

10.4.4商品分揀補充作業流程的設計準則261

10.5與配送業務相關的現代物流管理信息功能264

10.5.1分揀信息表達方式264

10.5.2訂單的信息處理265

10.6發貨作業和配送作業流程的設計267

10.6.1發貨作業流程的設計267

10.6.2配送作業流程的設計268

第11章大型物流中心信息與信息管理系統架構273

11.1物流中心信息與信息管理系統架構273

11.1.1信息系統架構步驟273

11.1.2信息系統概要設計274

11.2中轉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統283

11.2.1綜合型中轉物流中心的信息相關圖283

11.2.2中轉型物流管理系統的業務流程設計基本準則286

11.3庫存型流通中心的信息系統296

11.3.1庫存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相關圖296

11.3.2庫存型物流中心的進貨準備信息功能297

第2部分運籌學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

第12章運籌學與現代物流管理系統工程302

12.1運籌學在現代物流管理系統工程中的套用302

12.1.1運籌學的特點302

12.1.2運籌學的研究範疇和發展趨勢3031

2.1.3運籌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未來304

12.2生產系統工程學的基礎理論310

12.2.1系統手段和系統工程310

12.2.2複雜系統科學的套用領域310

12.3層次分析法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311

12.3.1AHP分析法的原理313

12.3.2區分信息等級極限能力的標度CR314

12.3.3AHP的層次模型架構315

12.3.4AHP的計算方法316

12.3.5利用AHP法進行多目標評價和決策的實例317

第13章貯存理論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321

13.1貯存概念在物流領域中的表現321

13.1.1貯存的基本概念321

13.1.2貯存論的基本定義和概念322

13.1.3貯存論需要解決的問題323

13.2常見的確定性貯存模型及其實例324

13.2.1經濟訂購批量模型及其實例324

13.2.2定點訂貨模型327

13.2.3交貨期短與缺貨需補足模型330

13.2.4交貨期長與缺貨需補足模型333

13.2.5允許價格折扣的貯存模型336

13.3隨機性貯存模型及其在供應鏈管理中的套用338

13.3.1隨機性貯存策略的基本求解方法339

13.3.2定期定量訂貨策略的分析341

13.3.3需求為連續型隨機變數的貯存策略特徵345

13.3.4雙堆法———(s,S)型貯存策略346

13.3.5完全隨機離散型的貯存策略352

13.3.6ABC堆放法353

13.3.7某些特殊類型的貯存模型354

第14章排隊論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356

14.1排隊論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356

14.1.1排隊現象及其物流成本和服務質量的關係356

14.1.2排隊論的基本概念和系統特徵357

14.1.3排隊系統的基本模式簡介361

14.2排隊系統的實例分析370

14.2.1標準的M/M/1模型(M/M/1/∞/∞)370

14.2.2M/M/1/∞/∞系統運行指標計算374

14.2.3M/M/c/∞/∞標準模型376

14.2.4M/M/c型系統和c個M/M/1型系統效率比較379

14.2.5其他排隊系統實例380

14.3排隊系統的隨機模擬法和系統最最佳化387

14.3.1具有特殊需求的排隊系統388

14.3.2排隊系統的隨機模擬法簡介391

14.3.3排隊系統的最最佳化問題和求解思路394

第15章圖論與大型物流園區(基地)的規劃399

15.1最短配送線路設計399

15.1.1設備更新問題399

15.1.2最佳配送線路的設計401

15.2網路規劃法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套用407

15.2.1網路圖及繪製407

15.2.2關鍵路線與網路時間410

15.2.3具體套用舉例414

第16章動態規劃法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419

16.1動態規劃法與配送線路設計419

16.1.1多階段決策問題的活動特點419

16.1.2動態規劃法的基本思路420

16.1.3動態規劃的基本概念422

16.2動態規劃法在物流領域中的套用424

16.2.1資源分配問題425

16.2.2資源分配的動態規劃基本方程427

16.2.3生產計畫與庫存問題430

16.2.4物流配送線路的組合最佳化問題434

16.2.5動態規劃法在物流領域中的其他套用436

參考文獻44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