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論語·微子》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經過,他唱道:‘鳳呀!鳳呀!為什麼你的德行竟如此衰敗?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來的事物還來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現在從政的人物都很危險!'孔子下車,想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使孔子沒有能夠和他談。
釋義
往者:過去的所作所為;諫:挽回,規勸;來者:未來的事;猶:還;追:努力爭取,趕上。
過去的不能挽回彌補,未來的還是能趕得上的,要努力爭取。後多用作鼓勵之辭。
證明,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孔子的。
出處
《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讀解
楚狂接輿的形象真有點給人以嬉皮士味道,一路唱著一路跑。至於是不是“裸奔”,那可就不知道了。
但他所唱的內容卻是非常嚴肅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兩句,成為了後世的名言。那意思其實也正合於孔子在《八佾》篇里所說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精神。“往者不可諫”就是“遂事不諫”。用我們的今天的話來說,就叫,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了吧,關鍵是要抓住未來。“來者猶可追”就是抓住未來。不過,抓住未來乾什麼?這依然是一個問題,在接輿看來,如果你要抓住未來去從政,那還是不可取的,還是糊塗。因為“今之從政者殆而!”就是現在從政的人都是非常危險的了,你又還“累累如喪家之犬”一樣地汲汲於奔走各國乾什麼呢?
其實,我們看到,接輿的觀點與子路宿於石門時那個“晨門”的說法是一致的,都認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所以要加以諷刺勸喻。
當然,道不同,不相為謀。至於孔子是否聽他們的勸喻,那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脫離開具體的所指,我們今天來理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那還是很有啟發的。不說歷史,不說社會這樣大的話題,就是我們處理個人生活中的事情,總結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敗得失等等,也都是很有意義的借鑑。
作者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解析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選自《論語·第十八章·微子篇》。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及一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寢微。”《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