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或者不見我

你見或者不見我

《你見或者不見我》是收錄在《疑似風月集》內的一首現代詩,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2008年,這首詩被刊登在《讀者》第20期,改題作《見與不見》,署名為倉央嘉措,因此多被訛傳為倉央嘉措所作。此事並非出自作者本意,後《讀者》為此事道歉。2010年12月22日,在電影《非誠勿擾2》的片尾出現,由李香山(孫紅雷飾)的女兒川川為其父念誦。由其改編的歌曲曾被歌手何晟銘、羅中旭、凌晗所演唱而廣泛傳播。這首詩歌實際上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為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你見或者不見我》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 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 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來源:2008年,這首詩被刊登在《 讀者》第20期,改題作《見與不見》,署名為倉央嘉措,因此多被訛傳為倉央嘉措所作。此事並非出自作者本意,後《讀者》為此事道歉。2010年12月22日,在電影《 非誠勿擾2》的片尾出現,由李香山( 孫紅雷飾)的女兒川川為其父念誦。這首詩歌實際上名為《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班扎古魯白瑪,為音譯,意思為蓮花生大師),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疑似風月》集的中集。

此作曾被誤傳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做,儘管此詩不是他的作品,但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百首情詩,均是經典。這是其中最有韻味的之一。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後被西藏政教鬥爭殃及,遭清廷廢黜,解送北上,途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於夜色中遁去,不知所終,時年24歲。倉央嘉措在歷史的天空如驚鴻一瞥,但他用生命寫下的傳奇和詩歌卻在世代流傳。

《那一日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世》

——倉央嘉措

那一日

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轉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動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粘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

不為修來世

只為在途中與你相遇

傳說,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雖為達賴,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遊歷中愛上一個民間女子瑪吉阿米,並難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與其相會。在20歲那年這驚俗之戀得到了徹底的爆發,五世達賴大師準備為他授比丘戒的時候,他竟悲憤的想要自殺。為愛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還俗,只有他,作為達賴佛教第一人,無處躲,也無處逃。為了阻止倉央嘉措,一些當地的宗教勢力甚至派人將瑪吉阿米姦污,告訴他這是一個如何污穢的女子,而倉央嘉措卻說,世間一切的污濁都不足以沾染瑪吉阿米的聖潔。

在那東方山頂 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 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莫說瞞與不瞞 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 你比人還機靈

別說我黃昏出去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閒話 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盈步履 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從不展現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 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倉央嘉措

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軌的離經叛道。倉央嘉措就這樣因“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而被康熙帝予以廢立。年僅24歲。對於他的圓寂,說法眾多。有的說他死在逃亡的路上,沒有人知道他的卒年及準確的圓寂之地。有人說是被清朝皇帝軟禁于山西五台山並圓寂於當地,有人說是在藏南一山洞坐化,有說是其週遊印度、尼泊爾等地繼續傳法。現在我們很難找到六世達賴的靈塔,他的塑像是不會再鑄的了,壁畫中也看不見他的影子,據說他的離經叛道是不配做這些的。儘管如此他卻在民間備受推崇,百首情詩也成了經典。

也許這樣的有情有義更勝於不食人間煙火的高高在上。

《我問佛》

——倉央嘉措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么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么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藏傳佛教高僧對倉央嘉措的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最好不相見》

——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古老的愛情,可以和任何一種宗教對話,因為它同樣需要聖潔的內心和狂熱的情感作為支撐,需要苦苦的修行甚至勇敢的犧牲,它是一個人人嚮往卻永難抵達的彼岸,它像宗教一樣寧靜而憂傷。它和宗教並不對立,因為大慈大悲的佛祖能夠體諒眾生的痛楚和憂傷,也鼓勵他們獲得塵間的幸福。

情中自有禪,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不管外界多么紛繁嘈雜,心內始終平靜如砥,愛情始終明澈快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