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者承蜩

[1] [13] [15]

出處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出自《莊子·達生》。

原文

佝僂者承蜩[1]
仲尼適楚[2],出於林中[3],見佝僂者承蜩,猶掇之[4]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5]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6],則失者錙銖[7];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8];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9]也,若橛株拘[10];吾執臂[11]也,若槁木之枝[12]。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3]。吾不反不側[14],不以萬物易蜩之翼[15],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16],乃凝於神[17],其佝僂丈人之謂[18]乎!”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他從森林裡走出來,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拿著竹竿粘樹上的知了,好像從地上拾東西一樣容易。
孔子說:“您真靈巧啊!大概有什麼好辦法吧?”
駝背老人回答說:“我是有好辦法的。首先要練手腕。要練五六個月,當你拿起竹竿,如果能在竿頭堆放兩顆彈丸不掉下來,那么逃走的知了最多只有十分之一;如果能練到頂著五顆彈丸不掉落,那么捉知了就會容易得像從地上拾東西一樣。除了練手腕,還要練站功,練臂力。我捉知了時,身體像豎立的樹樁一樣,紋絲不動;拿著竹竿的胳膊伸出去,像枯樹枝一樣,不晃不顫。除了基本功要過硬,思想也要專注。儘管天廣地大,萬物繁多,但在我的心裡、眼裡只有知了的翅膀。我不搖不擺,不因世間的萬物而影響我全神貫注,做到了這些,怎么會捉不住呢?”
孔子回頭對學生們說:“專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會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指的大概就是駝背老人吧。”

注釋
[1] 佝僂(gōulóu)者承蜩(tiáo):佝僂:曲背之病,駝背。承:《說文》:“受也”。受:取,捕取。蜩:蟬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駝背人捕獲蟬。
[2] 適楚:去楚國。
[3] 出林中:從樹林裡走過。出,行走,通過。
[4] 猶掇(duō)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樣(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5] 道:術,法術,竅門之意。
[6]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五六月:指學習經過的時間。累丸:重註:“司馬云:謂累丸於竿頭也。”即把兩個小丸累在桿頭,用手舉著,鍛鍊腕力,使腕子有不顫動的功夫。不墜:不掉(落)下來。經過一個夏天的練習,在竿頭累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
[7] 錙銖(zīzhū):喻極微少的數量。古時二十四銖叫一兩,六銖叫一錙。
[8] 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極少。
[9] 處身:立定身子。
[10] 若橛(jué)株拘(gǒu):若:好像。橛:小木樁。株拘:即株枸。株:木樁;枸:曲木。這句話是說即不動時,身子象曲樹幹,一動不動。
[11] 執臂:舉竿的手臂。
[12] 若槁木之枝:好象槁木的枝幹一樣。
[13]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見。之:助詞。起賓語(蜩翼 )提前的作用。
[14] 不反不側: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響而亂動。
[15] 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不因為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以:因為。易:改變。
[16] 用志不分:專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
[17] 凝(níng):專注,專一。

寓意

比喻做事精專,全神貫注,方能成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