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夫自然村
作夫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甲寅鄉阿撒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啊撒東北邊,距離村委會2.3公里,國土面積1.71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311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小麥、黃豆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作夫自然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雲南省
- 所屬鄉鎮:紅河州紅河縣
- 面積:1.71平方公里
- 人口:1490
- 特色產業:種植業、養殖業
村情概況
位於啊撒東北邊,距離村委會2.3公里,距離鄉7公里。國土面積1.71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氣溫14 ℃,年降水量1311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小麥、黃豆等農作物。有耕地849.96畝,其中人均耕地0.57畝;有林地1381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29戶,有鄉村人口1490人,其中農業人口1490人,勞動力10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34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9.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6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培植本村新的支柱產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發展教育,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形成一批能帶動全村經濟發展的拳頭產業(如棕絲加工業、經濟林果、養殖業、旅遊產業等);認真搞好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搞活山區農業經濟、稻田養魚產業和生態村建設為主的梯田風光旅遊產業;培植勞務輸出產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上加大力度;認真搞好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步伐;重點發展棕櫚、芭蕉芋、蔬菜、大量栽種杉木等經濟林果等產業和梯田風光旅遊產業。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850.96畝(其中:田582.58畝,地267.38畝),人均耕地0.5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小麥、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13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桃、梨、棕、花椒等經濟林果;草地120畝;荒山荒地210畝,其他面積113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9.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9.60%。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9.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77萬元,占總收入的18.3%;畜牧業收入98.07萬元,占總收入的35.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84頭,肉牛72頭,肉羊72頭,雞鴨2608隻);漁業收入9.65萬元,占總收入的3.45%;林業收入28.91萬元,占總收入的10.34%;第二、三產業收入42.5萬元,占總收入的15.20%;工資性收入8.93萬元,占總收入的3.19%。農民人均純收入102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7人(占勞動力的22.19%),在省內務工90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稻田養魚、旅遊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稻田養魚、旅遊業、經濟林果產業。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全村有190戶通自來水,有137戶飲用井水,有13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19%)。有32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5戶(分別占總數的40.76%和39.7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32.00畝,有效灌溉率為84.8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5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中有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9.7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稻田養魚、旅遊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3戶,共鄉村人口1669人,其中男性944人,女性725人。其中農業人口1669人,勞動力756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3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2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35戶。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作夫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甲寅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7.6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29人,中學生41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44.8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27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3人。 團員29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落後,社會發育程度低;民眾發展意識不強,沒有帶動性產業;主要產業沒能形成產業化經營,市場競爭能力弱;旅遊產業還未做大做強,沒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產業結構調整難度較大,在重視農業生產的同時,重點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山區土地雖然廣闊,但有效利用率很低;農業生產成本高,農民素質普遍較低,農業科技難以推廣;農產品質量較低,市場競爭能力弱,農民增收較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強培植本村新的支柱產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發展教育,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契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形成一批能帶動全村經濟發展的拳頭產業(如棕絲加工業、經濟林果、養殖業、旅遊產業等);認真搞好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搞活山區農業經濟、稻田養魚產業和生態村建設為主的梯田風光旅遊產業;培植勞務輸出產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上加大力度;認真搞好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步伐;重點發展棕櫚、芭蕉芋、蔬菜、大量栽種杉木等經濟林果等產業和梯田風光旅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