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智

佛智

佛智,佛教術語。亦稱“佛無漏智”。指佛所特有的智慧。

佛智居士

李白,佛智居士,江蘇省淮安市慈雲禪寺皈依。現為江蘇省淮安市景會寺、四川省江油市橋院寺網站護持管理員。
佛智

解釋

佛教術語。亦稱“佛無漏智”。指佛所特有的智慧

簡介

(術語)佛陀之智慧也。梵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nttarasamyaksam%bodhi,舊翻無上正等覺,又雲薩般若Sarvajn^a%,舊譯一切種智,是佛智之別號也。其真智正而無有過之者,故云無上正智。於法無有不知,故云一切種智。智度論四十六曰:“佛智慧有二種:一者無上正智,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種智,名薩般若。”同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宗鏡錄三十三曰:“佛智者即無障礙解脫智,此是果智,約圓明決斷為智。”十住毗婆沙論十五曰:“佛智是一切功德住處。”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 。

佛智法師

簡介

蜀都當代高僧,祖籍四川成都人。生於一九零六年,因戰亂遭破產,七歲去新繁華林寺出家。彭州人賀翰林、高副榜及其子高廩生與華林寺交往甚密,因緣殊勝,得其教授。法師自幼聰慧過人,深入佛學瀚海,潛心研讀,熏修學習,造詣頗深。二十歲到成都昭覺寺受戒,留堂住學,隨後,法師廣泛地研讀佛教經論及儒家典籍,成為一名博學的僧人,對佛法妙理有深的領悟。法師為人寬厚仁慈,嚴持戒律,二十四歲時任方丈衣缽,後同任督監、知客、教務主任達十年之久(經他教授過的知名高僧有:清定法師、海山法師、濟塵法師等人)。時常與住昭覺寺四年之久的近代中外馳名書畫家張大千先生日夜談禪論經。法師稟性剛烈,酷愛書法詩詞。現年九旬已過,書法剛勁有力,運筆流暢有方,很受當代文人墨士愛戴。土改時期,被遣返回華林寺,法師時常思念祖庭而悲心切切,躬親勞作,過了三十年農禪生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共中央下發(1982)19號檔案關於落實宗教政策問題,原昭覺寺僧眾到華林寺禮請法師回成都與海空法師一起主持恢復昭覺寺工作。悲心護念三寶道場的法師毫無猶豫立即投書省、市黨政部門,要求退還房地產,重建昭覺寺,並上北京向黨中央陳情。分別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班禪大師和中顧委主任鄧小平的接見,鄧小平親自過問昭覺寺問題並委託趙朴初會長兩次來川來寺檢查,督促清還,落實政策。暫歸還了一百一十七畝寺廟基本格局並收復圓悟國師塔地,重建昭覺禪林。

建樹

佛智法師為了隱退,率昭覺寺僧眾歡迎清定法師回昭覺寺主持工作,而後法師應雙流縣僧眾邀請,並得到黨政有關部門認可,來到雙流縣初住永祚寺,不久,與本縣僧眾共籌組縣佛教協會,擔任副會長兼秘書長,後駐錫應天寺擔任住持,歷兩屆縣人民代表至今。應天寺為唐僖宗幸蜀駐蹕而命名,由於歷史原因破敗不堪,僅存清初兩重破殿,法師來此後,率僧眾擴土重建佛殿、樓閣、塔林,十餘年嘔心瀝血,如今,應天寺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金剛壁畫,一座唐代古建築群毀而復生。

佛智裕和尚

佛智裕和尚曰。駿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銜轡之御也。小人之強橫不敢縱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識之流浪不敢攀緣者。覺照之力也。烏乎學者無覺照。猶駿馬無銜轡。小人無刑法。將何以絕貪慾治妄想乎(與鄭居士法語)
佛智謂水庵曰。住持之體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義。四禮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義禮法乃教之末也。無本不能立。無末不能成。先聖見學者不能自治。故建叢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統之。然則叢林之尊非為住持。四事豐美非為學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為學者必先存仁義遵禮法。故住持非學者不立。學者非住持不成。住持與學者。猶身之與臂。頭之與足。大小適稱而不悖。乃相須而行也。故曰。學者保於叢林。叢林保於道德。住持人無道德。則叢林將見其廢矣(實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