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佛》我接觸到佛教研究,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1935年我到了德圖哥廷根,開始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算是我研究佛教的濫觴。從那以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漫長的年代裡,不管我的研究對象“雜”到什麼程度,我對佛教研究始終鍥而不捨,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也始終沒有降低。在與中國文化的劇烈衝擊中,佛教如果不能適應現實情況,必然不能在中國立定腳跟,於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偽裝,以求得生存。“不知道”的對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公元前傳入中國以後,經歷了試探、適應、發展、改變、滲透、融合許許多多階段,最終成為中國文化、中國思想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季羨林,生於1911年8月,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在德期間,發表論文多篇,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1946年回國,受胡適、傅斯年、湯用彤三位先生之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期間還先後擔任過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
季先生的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國內外罕見。他的100多部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他主持編纂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傳世藏書》、《神州文化集成》、《東方文化集成》等大型叢書在傳播中國傳播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錄
釋迦牟尼
浮屠與佛
再談浮屠與佛
佛教的倒流
《列子》與佛典
原始佛教的歷史起源問題
法顯
佛教開創時期的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
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係
關於玄奘
關於《大唐西域記》
佛典中的“黑”與“白”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佛教教義的發展與宗派的形成
印度佛教的發展與衍變
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佛經的翻譯與翻譯組織
我和佛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