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肇康墓

余肇康墓

長沙縣文物局在該縣青山鋪鎮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一座修建於民國時期的清代高級官員墓。

基本信息

日前,長沙縣文物局在該縣青山鋪鎮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一座修建於民國時期的清代高級官員墓。

人物考證

余肇康墓 余肇康墓
 該墓位於長沙縣青山鋪鎮天華村鹹嘉沖組洋泥墳山腰處,經專家認證為清末進士榮祿大夫余肇康及其夫人左氏合葬墓。據考證:余肇康(1854—1930),字堯衢,號敏齋,晚年號倦痴老人,湖南長沙縣人。清光緒八年(1882)中舉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考取進士,後任工部主事。清光緒十五年(1889)襄辦光緒大婚典禮後以知府分發湖北補用,屢權漢川、寶塔洲、漢口諸牙厘,充兩湖書院提調。因任事廉乾有聲,擢補武昌、漢陽知府。任上積極推行禁酷刑、察州獄、蠲苛稅等惠民措施;主持修築荊州萬城堤、永豐夾江索道;注重農田水利和民生事業;關注文化教育,主持修建鳳山書院齋舍,改鹿門書院為學堂,創辦荊州中、小、蒙養、方言、工藝諸學堂十餘所。清光緒三十年(1904)擢升山東按察使,次年夏改任江西按察使。清光緒三十三年三月至清宣統四年十月,賦閒在籍的余肇康被聘為湖南粵漢鐵路總公司坐辦、總理,主持修築長株段鐵路。 辛亥革命爆發後,余肇康遷居上海,以遺老和寓公生活自遣度日。一九三〇年夏病逝於上海。

發掘

該墓建造於民國十九年(1930),占地面積90平方米。墓葬坐北朝南,分別由墓冢、墓圍、墓碑、墓欄、前坪、香爐、拜台、望柱等九部分組成。其中,墓冢、墓圍、墓欄等主體部分為鋼混結構,所用水泥系從德國進口的700#水泥,也是長沙地區現今發現的最早使用鋼筋水泥材質的近代高級官員墓。墓葬前坪為三合土鋪地,香爐、拜台、望柱均為麻石材質。由於“文革”時期墓葬遭到一定破壞,現香爐、拜台、望柱已不存。墓碑為漢白玉材質,共三通。主碑陰刻豎書楷體“清授榮祿大夫(封一品夫人)余公堯衢府君(母左太夫人)墓”,左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辰山戌向壬申冬十一月同穴合葬”, 右側次碑陰刻豎書楷體“男襄(善)傳孫澤(浦、淞、澥)敬刊”字樣。整座墓葬造型古樸,莊重肅穆,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更使人增添懷古追思之情。余肇康墓對研究湖南近現代思想史和湖南鐵路修築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現狀

目前,長沙縣已落實了余肇康墓的保護責任,劃定了保護區域,並已將該墓納入當地生態文化旅遊總體規劃,以利余肇康墓的妥善保護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