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現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林鳳眠藝術研究協會會員
上海書畫院專職畫師
社會評價
余欣的山水畫具有紮實的傳統功底,這一點使得他的作品顯示出醇雅秀潤的氣息而這種氣息在當今的中國畫壇顯得彌足珍貴。
不可否認,傳統中國畫漸趨式微,整箇中國畫的價值觀念體系正處在一個重建階段,無論是藝術觀念,還是筆墨技巧,甚至是工具材料,幾乎每一個成功的畫家都在努力構建著自己的繪畫體系,於是,畫壇的百花齊放便應運而生。在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紛繁景象里,我們仍然驚喜地發現有一些藝術家正默默地在傳統繪畫的土壤里生根發芽,頑強地向藝術的天空伸展著肢體,余欣就是這樣一位畫家。
余欣並不認同“破舊立新”,而是贊同“推陳出新”,他有幸拜江宏為師學藝,這使他一開始就有比較正確的起點。幾十年的錘鍊,讓他的筆墨技巧日趨成熟,而他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理解也隨著實踐而愈發深入。
余欣的繪畫在技巧上追求筆墨意味,線條之抑揚頓挫和墨色的鋪陳暈染都十分妥貼沉穩,令人賞心悅目。
如果說宋人重法,元人尚意,那么明清繪畫對於情趣的闡發還是開拓出了一番新天地,尤其是畫家的文化傾向,使得繪畫的功能和形式都有了發展。技巧上的趨於程式化實際上是成熟的標誌,對於程式化的把玩,甚至沉溺其中,也顯示出那個時代的畫家對於繪畫的心態。
余欣從傳統入手,著意於明清山水尤多,特別是對以披麻皴領銜的南宋技法頗有心得,皴擦暈染間的一招一式,很能暗合古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又很難找到直接對應的原型,這說明他已經對筆墨程式諳熟於心手,所以在他畫中即是古人又是自己,或者說他是在抒寫著自己對古人的理解。
當然,如果僅僅在技巧上遙接古人還只是停留在繪畫的表面,余欣成功之處恰恰在於他能很好的把握傳統畫中的氣息文脈,並消化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之中,使得古意今情,輝映于山水之間。
氣韻生動,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第一要義,這氣韻,並不僅僅來自畫中物象,也不僅僅來自筆墨技巧,而是畫家胸中塊壘綜合素養與筆墨材料相融相生的產物,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物化顯現,所以,氣韻既是有形的,它存在於一景一物之間;又是有形的,不能僅僅在一點一畫中去刻意尋覓。
如今,社會已不復傳統畫生存的環境,所以,如果說余欣的畫具有傳統繪畫氣韻生動的特質便是溢美之辭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余欣的繪畫中的確存在著與傳統的氣韻生動有血脈聯繫的東西,我把它當作是余欣對於傳統繪畫在精神層面上的契合的一種物化表現。
余欣是一個不善言辭的畫家,然而他在對中國傳統繪畫的體悟上卻是極其敏銳的,這一點當然與他的老師有關,但可貴的是他對中國畫所擁有的領悟力,以及由數十年砍田耕耘煉就的筆墨功底,使得他可以在當今繪畫潮流之外默默地營造自己的藝術天地。
余欣不是一個創新者,但也不能簡單地扣以保守派的帽子。這種非此即彼的簡單思維模式至今依然在畫評界流行讓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我更加相信模糊的判斷,以及基於複雜多樣的藝術狀況和現象基礎上的事實求是的評價,當然我不能超越自己的地方就在於我不會像一個冷靜理性的分析家那樣無情地評價藝術家,面對余欣的作品,我有一種抑止不住的感動,我體味到他的筆墨中的溫暖,它激發出我對中國傳統繪畫最真誠的尊崇。
紛紜的畫壇,風格流派之多,教人目不暇接;其中不乏自成一家的智者,衝破規範的勇者,他們為當代中國畫做出的貢獻令我尊敬;然而,從我個人而言,我更加喜歡繪畫中的仁者,平淡天真,冷眼深情,微言大義,在今天,這種品格差不多已成為晉人筆下的桃花源。
我不知道余欣會不會成為仁者,但我在心裡充滿了對他的期望。
作者: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