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友清

余友清,1905年生於湖南一個農民家庭。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193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司務長和管理員。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綏遠騎兵支隊的副大隊長、副隊長、副支隊長(即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第一野戰軍十九師五十五團副團長、團長、五十六團團長。全國解放後,歷任十九師副師長、鐵道工程兵第五師副師長、志願軍鐵道兵8505部隊副師長。從朝鮮歸國後,歷任鐵道兵八五O部農場場長、東北農墾總局虎林分局局長。 1978年11月18日在長沙逝世,終年73歲。

基本信息

余友清,1905年生於湖南一個農民家庭。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193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司務長和管理員。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綏遠騎兵支隊的副大隊長、副隊長、副支隊長(即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第一野戰軍十九師五十五團副團長、團長、五十六團團長。全國解放後,歷任十九師副師長、鐵道工程兵第五師副師長、志願軍鐵道兵8505部隊副師長。從朝鮮歸國後,歷任鐵道兵八五O部農場場長、東北農墾總局虎林分局局長。 1978年11月18日在長沙逝世,終年73歲。
余友清家境貧苦,全家四口,靠父親種二畝山田為生。余友清從七、八歲就開始勞動,給魚販子背過魚,當過長工、做過學徒、撐過船。1924年本鄉農民暴動,余友清也跑去參加了,鬥倒了大地主吳莫其,但不久就被國民黨派軍隊來打散了,余友清也被抓了兵。後來他輾轉逃回家鄉,但依然掙扎在飢餓線上。1934年10月,賀龍、任弼時領導的二、六軍團,來到湖南,窮人奔走相告。余友清披一條麻袋,撐一隻舴艋小舟,沿著澧水去投奔紅軍。他越過了幾道白匪封鎖線,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隊伍。當時部隊正在行軍,先收下他當挑夫給政治部挑檔案箱。1935年初調到紅二方面軍四師十團二營四連當戰士、班長、司務長,8月調到營部當管理排長。參加了湖南陳家河、中堡、板栗園的幾次著名戰鬥,在戰鬥中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1月他跟隨部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長征途中,余友清想盡辦法為部隊籌集雜糧、野菜,別人一天走一百二十里,他要走一百八,他經常把很少的一點口糧分一半,悄悄地塞進傷病員或體弱同志的挎包。
1936年10月紅一、二方面軍會師甘肅,余友清調到五師當戰鬥排排長。部隊開赴抗日前線後,他參加了山西忻口大戰,1938年--1942年他在八路軍綏遠騎兵支隊先後任第四大隊隊長和支隊的副支隊長(副團長),率領一支精悍的騎兵,沿著長城,打擊日寇。
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綏包戰役;1946年參加晉綏、集寧、大同戰役;1948年至1949年他在一野十九師五十五團、五十六團任團指揮員時,參加了扶眉戰役和南下解放四川戰役。
在戰場上,余友清有一股不消滅敵人誓不罷休的倔強勁。在長期革命戰爭中曾三次負傷。1952年十九師黨委對余友清的鑑定是“戰鬥勇敢,執行黨和上級的任務命令堅決,對黨對人民忠誠老實,工作上深入下層,聯繫民眾,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是一個夠標準的共產黨員”。
1955年黨和國家授予他“八一”勳章、“獨立”勳章、和“解放”勳章,並授予他上校軍衍。
全國解放他從十九師調往鐵道兵,擔任第五師副師長,投入了搶修寶成鐵路的艱巨工作。1953年他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前線,擔任志願軍鐵道兵8505部隊副師長。1954年從朝鮮歸國,征塵未卸,就來到黑龍江伊春林區搶修森林鐵路。
1954年部隊大批官兵復員轉業。850部隊復轉大隊在伊春集合待命。王震將軍來林區視察施工和動員復轉官兵到北大荒去辦機械化大農場,並派余友清同志去選點辦場,做部隊轉業大軍開發北大荒的帶頭人。余友清欣然接受了這一艱巨任務,立即帶領勘察隊出發,披荊斬棘,進入曠古荒原。他們歷盡艱險,踏荒千里,決定將農場建在虎林。1954年10月余友清率8505部隊500名復轉官兵和勞改支隊5000人由伊春南下,徒步行軍到達虎林。1955年元旦在虎林成立了鐵道兵開發荒原的第一個軍墾農場——八五O部農場。
仍象在戰鬥中一樣,余友清以他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率第一批軍墾戰士,進行了創建農場的艱苦奮鬥。創建中哪裡最困難他就在哪裡出現,既是指揮員又是戰士。他多次帶領小組深入密、虎、寶、饒一帶,踏荒勘查,為創立八五O,為以場擴場規劃選點,他在零下四十度的嚴寒中,闖入馬鞍山原始森林找到困山材,他冒著大煙泡,帶領全場從深
山到虎林鋪成百里冰道,又帶頭用人拉爬犁將困山材運到農場;他帶頭組織場直職工挖出日寇營房舊洋灰磚一百數十萬塊,修建了西崗場部,蓋起當地第一座四層大樓;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虎頭日寇遺留的地下工事,起出大批未用過的炮彈,卸去炸藥兵用彈殼打成建場第一批農具。在僅有兩台推土機的情況下他帶頭實驗人拉犁開荒,並推行全場,第一年人工開荒達九萬畝之多,開出了第一片耕地。他深入農村,學習老農經驗,在當年開荒地的垡片上用豆鏟點種大豆三萬多畝,畝產超過當年虎林縣熟地大豆畝產量。他堅持自力更生精神,平地起家,當年建場,當年開荒,當年播種,當年豐收,打勝了轉業官兵進軍北大荒的第一仗,在荒原上站穩了腳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