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雄[福州市人大代表]

何茂雄[福州市人大代表]
何茂雄[福州市人大代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茂雄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福清分校。現任:福州市人大代表、青海省濱地鉀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何茂雄:福州市人大代表、青海省濱地鉀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就讀EMBA

復旦大學

個人簡歷

何茂雄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人。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福清分校,畢業後定向分配至青海鐵道學校,一當就是十幾年的文科教員,後辭職從商,一直從事鉀肥開採行業。其妻張蘭玲,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一直與他一起參與公司運營。
作為控股股東,冷湖濱地持有濱地鉀肥70%的股份,而在冷湖濱地中,何茂雄和張蘭玲分別持有51%和49%股權。
作為神秘重組者濱地鉀肥的掌門人,何茂雄在外的名聲並不響亮。
“這可能和何董的性格有關。何董是個很低調的人,不愛拋頭露面,一般對外的接待事務都由副董事長張蘭玲出面。”濱地鉀肥的員工說。
何茂雄1961年生,中等個頭,面容溫和。在他的辦公室里,桌上滿是檔案,而靠牆的書櫃裡擺滿了書籍。
何茂雄畢業於福建師範學院福清分校,大學畢業後直接分配到了格爾木的鐵路學校,並任中學政治老師。1997年前後選擇離開學校。
與何茂雄同齡的張蘭玲1985年特招來到青海。在當了幾年老師後,她被調到青海外運公司做了四年副總經理,然後離職與何茂雄一同進入了鉀肥行業。
最開始的兩年,兩人主要從事鉀肥貿易業務,由張蘭玲在內銷售,何茂雄則在格爾木負責發貨。當時何茂雄的目標並不太高,“一年20萬就夠了”,而其中一年他們賺了80萬。
1999年,兩人建立了慶豐鉀肥。慶豐鉀肥在察爾汗鹽湖擁有26平方公里採礦區域,氯化鉀年產量約在5萬到6萬噸左右。
何茂雄和張蘭玲在2007年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借殼上市。
何茂雄和張蘭玲之所以沒有選擇慶豐作為上市主體,是因為其資源量不夠,而大鹽灘的礦藏則可以支持他們的想法。
到今年年初,濱地一期30萬鉀肥項目由投資期進入了管理期,開始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進入。李書文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今年3月,張蘭玲在養病期間看到了《贏在中國》節目的錄像,其中一期的主角就是後來獲得冠軍的李書文。在張蘭玲眼中,濱地鉀肥地處西北非一般人能駕馭,李書文身上的霸氣和執行力恰恰是企業所需要的。張和李首次在3月份的首次談話進行了兩三個小時。一個月後,李書文決定加入濱地鉀肥。和李書文一批進入濱地的還有李傳全和薛建峰。李傳全現任濱地鉀肥副總經理和董事會秘書,此前曾在大學任英語系主任,並曾在英國工作過一段時間。
在引入了空降兵後,何茂雄開始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考慮公司戰略發展方面的問題。目前,何茂雄在上海、北京跑得比較多一些,在格爾木的時間大約只占三分之一。他在復旦大學的EMBA課程尚未結束,其同學曾到冷湖基地參加過30萬噸鉀肥項目的投產儀式。

個人業績

濱地鉀肥控制人何茂雄身世調查
由於欲借殼吉林製藥(000545,股吧),一夜間,濱地鉀肥法定代表人何茂雄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諸多疑問像肥皂泡一般浮起:何茂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其人生路徑是怎樣的?濱地鉀肥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何選擇借殼吉林製藥上市?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從何茂雄家鄉開始調查,試圖揭示何茂雄與濱地鉀肥樸素低調的財富積聚軌跡。

多次復讀考上大學

由福州市西南方向車行約100公里,有一處海拔630米、四面青山環繞的小村莊,這裡就是何茂雄的老家福州市永泰縣大洋鎮蒼霞村,這裡的2000多名村民大多姓何。
8月5日至7日,是村裡的何氏家族一年一度祭祀祖先的日子。8月5日,記者看到,這裡的何氏祖祠大體修葺一新,二十幾位何姓村民在其內忙碌,拔草、打掃、議事、準備午餐……62歲的村民何棣官對記者透露,近年來祭祖事務多由79歲的何倫德組織,而何倫德即何茂雄的父親、蒼霞村原老村支書。
得知有記者來訪,在鎮裡忙於採購祭祀品的何倫德匆匆趕來,熱心地將記者帶進家裡——這是一座三層的磚混大宅院,通風、採光和視野良好,氛圍莊重而寧靜,是村里公認的良宅。四十出頭、排行第六的何茂雄的妹妹替父親做起翻譯。父女倆顯然對近來媒體對何茂雄的諸多猜測報導表示不安。
何茂雄的人生軌跡其實比較簡單。何倫德告訴記者,何茂雄在國小至高中階段讀書用功、成績良好,尤其擅長數理化,高三畢業當年原本分數上線,卻仍落第,經過數年補習,終於考上福建師範學院福清分校,畢業後定向分配至青海鐵道學校,一當就是十幾年的文科教員。
當社會掀起下海潮時,何茂雄曾向親友、同學借過一些錢,下海辦起一家鉀肥小工廠,自此一直從事鉀肥業,後逐漸設立了濱地鉀肥公司。父女倆透露,何茂雄辦廠年年都有人投資參股,前期主要是青海省投資者居多,而近年福建考察者眾多,入股者主要是永泰城關等地人士。但父女倆並不知道何茂雄確切擁有多少資產,僅知道他現有兩三個廠,新的鹽田面積很大,現在行情很好,準備上市。
從山溝溝里走出去,教育是何茂雄心中抹不去的情節。八旬老人何鍵唐告訴記者,何茂雄於1978年從永泰三中畢業,但或許因為勤工儉學等活動多的緣故,何茂雄的功課基礎沒打好,在何鍵唐擔任校長的1978年下半年至1981年,何茂雄補習3年仍未考取大學。但父親何倫德非常支持何茂雄,於是當何鍵唐轉任一中校長後,何茂雄也轉至一中補習,終於在1984年考取。
何鍵唐說,家境不太好的何茂雄明白,如果考不上,只能留下來種田。因此,老實的何茂雄堅持不懈踏實地補習,由於擔心難考取本省和較好院校,特地選報了可定向分配至青海的福建師範學院福清分院,畢業後分配到青海鐵道學校擔任政治老師。
此後,一別多年師生沒有聯繫。2006年1月16日中午,何茂雄衣錦還鄉,在縣城出資5萬元請78屆同學聚餐敘舊。席間,性格偏內向的何茂雄話並不多。何茂雄的同學溫智育提出,蒼霞國小目前辦學有些困難,希望何茂雄資助。飯後,何茂雄親自將10萬元存入銀行,將存摺交給何鍵唐。老校長用這筆錢在蒼霞村設立了“何茂雄獎教獎學基金”,除添置一些電腦和用於獎教獎學外,至今仍餘4萬多元。
除了幾筆捐款事項外,何茂雄在永泰縣迄今並無一分錢投資。
在當年的78屆同學聚會後,何茂雄還出錢邀請了部分同學前往格爾木參觀遊覽,這些同學大多後來成為投資入股其公司的小股東。當年應邀前往的同學余先生告訴記者,他當時是以同學和旅遊者的身份到格爾木,他認為何茂雄是正直、誠懇而又非常低調的人,一個人在格爾木搞鉀肥很不容易。
但最近何茂雄多少給當地人帶來些憂慮。永泰縣副縣長鄭維忠表示,聽說何茂雄去年投資股票虧損,但具體多少不知。而永泰縣政府信訪局負責人對記者透露,濱地即將上市,在永泰縣城廣為人知,他的一些朋友已投資成為小股東,但近期因媒體報導而開始擔心投資風險。
鹽田與上市節奏
十多年默默無聞地耕耘鹽田,面對媒體的質疑,何茂雄仍然選擇了少說甚至沉默。“現在是上市的緘默期,何茂雄的講話可能影響到二級市場的股票走勢。”何茂雄最親近的同學蔡先生,是永泰縣眾多個人投資者中的關鍵人物,曾經兩次到過格爾木的大鹽灘考察。
2006年9月,蔡先生到了格爾木大鹽灘,看到當時正在大搞基建,辦公樓已基本建成,附近的滷水池和鹽田面積龐大,最大的達6000畝,鹽田邊的公路寬敞,可走十幾噸的載重車輛。彼時,何茂雄採用挖渠的形式,二十多口鹽田建設成本較高,據稱最大一口約需2000萬元。時下採用的是渠、井並挖的形式,井是最近兩年才挖的。
“沒有滷水,錢丟進去六七億,誰那么傻?沒有資金?他在離格爾木70公里的察爾汗搞鉀肥搞了十年,搞得非常好,說他沒有技術是不負責任的。而荒涼的地方並不等於底下無礦。”顯然,蔡先生對媒體的一些臆斷很反感。
“一條鐵路建設工期需5年,第四年時你就說它怎么還沒開通。”他舉例反駁說,由於當地地質和行業特殊性,僅項目基礎建設就要搞4~5年,何茂雄在4年內埋頭鋪管道、架電線、搞發電廠、蓋廠房和搞鹽田,都是自己默默乾。他認為,生產設計量與實際產量往往不同,視當年價格好壞企業可以調節實際產量。
福建福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濟品表示,水電是兩大問題,加上早期的開採能力限制,正是原先那家公司撤退的主要原因,而何茂雄終於鋪設120公里的管道自雪山引水,並自辦發電廠,內部高壓線長達上百公里,並憑藉十幾年經驗得以開採成功。

鹽灘鉀礦究竟價值幾何?

蔡先生認為,鉀礦資源跟煤礦一樣,早期產品價格不高,後來才漲得厲害。他相信格爾木勘探大隊的勘探結果。“畢竟他們1985年至1990年、2000年至2002年都在勘探,且花費幾百萬元,很多人參與。”
陳濟品透露,大鹽灘原本是青海國土資源廳下屬一家公司於1998年中標,但直至2002年,該公司經4年勘探判定沒有資源,便以800萬元價位轉賣給何茂雄。因此,在一次與青海國土資源廳領導會見時,該領導感慨說此礦該何茂雄獲得。“當年的800萬是什麼概念,現在用80億都買不到。”陳濟品認為,大鹽灘面積達850平方公里,現僅開採60平方公里,而鹽田即達25平方公里,儲量不容懷疑。據透露,何茂雄曾指著口徑40厘米的管道對陳濟品說,13台抽水機日夜不停抽取鉀肥,天天都有,永遠抽不乾。
那么,6家被媒體稱為空殼公司的濱地鉀肥小股東又有何玄機?
陳濟品透露稱,他的福建福瑞投資有限公司於2007年5月17日設立時就非常注意註冊規範,該公司共注資3450萬元。但他透露,也有幾個小股東是只講投資不講究註冊資本金規範的“敢死隊”,“他們認為,反正我投進去工廠就開工了,一定要什麼註冊資本金呢?”章程顯示,陳濟品、陳建、陳世明、陳美蘭分別出資1725萬元、690萬元、690萬元和345萬元,後三位是陳濟品的家人。
對於何茂雄的財富之路,陳濟品做了披露。他指出,2005年何茂雄曾想過投資1億~2億元到上海購地搞房地產,是年,身為福建永興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濟品提醒說,當年房地產業很困難,建議擁有巨大資源的何茂雄借殼上市把公司重組,讓財產增值。
這顯然觸動了何。2006年在福州參加人大會議之際,開會時,何茂雄問陳是否願意投資。而此時,陳也深感房地產面臨困難。“實際上他不缺我和永泰城關那些投資者的錢,他現在手上就有兩三億元資金。真正的小股東就是永泰、長樂和上海一家僅占1%的小公司。”
在陳濟品看來,何茂雄始終抱有將公司上市、為窮困的永泰縣創造100個百萬富翁的願望。在農業縣永泰,工業匱乏,人們大多外出打工,建築業是當地在外的強項,但人們大多收入低微。
陳濟品還透露,之前濱地本想直接上市,但受海西州整合公司步驟影響,去年7月8日,公司召開董事會議,才確定借殼上市方向。他建議不惜多花一點成本,一定要找到比較厚道的公司和管理層。他認為,吉林製藥的兩位主要負責人正是可靠的人選。
據透露,由於媒體炒作,近期有一些永泰縣的投資者開始不安,提出退股,而何茂雄提出可按照目前市場行情,按25%的收益率允許退股。而陳濟品表示願意收購這些小股份。這些投資者目前都是經蔡入股投資。何直接與蔡簽入股協定。

服務組織

青海省濱地鉀肥股份有限公司

創立於2007年12月28日,註冊資金人民幣13.8億元。公司控股股東青海冷湖濱地鉀肥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5月,擁有冷湖鎮昆特依鉀礦床大鹽灘832.9平方公里礦區的採礦權。大鹽灘礦區富含鉀、鈉、鎂、鋰、硼等多種資源,已探明滷水含氯化鉀儲量1.23億噸,雜鹵石含硫酸鉀儲量2.08億噸,其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巨大。
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於資源的持續循環開發,摒棄傳統鹽湖高消耗、高排放、低產出型的開發模式,因地制宜制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循環利用,能源清潔,綜合開發”的建設方針,走循環經濟之路,以鉀肥開發為主,綜合開發其它資源。一期30萬噸鉀肥項目於2008年6月26日建成投產;該項目年產鉀鎂肥20萬噸,氯化鉀10萬噸,揭開了開發大鹽灘戰略的第一幕。二期48萬噸硫酸鉀項目已通過省發改委正式核准。在前期開工籌備的基礎上,2009年已進入規模化建設階段。公司稟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斷加強生產工藝、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設備的創新,長年聘請資深的專家教授作為技術顧問,並長期與化工部長沙設計院、化工部連雲港設計院等開展“產、學、研”橫向聯合,及時掌握行業內的最新動態,使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一直居於中國鹽湖化工行業的前沿。 公司作為一個資源型、科技型的現代企業,十分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目前公司管理人員中,擁有碩士、博士以上學位者數十人,大專以上學歷占75%。
公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構建了一套利於公司發展的,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文化體系。肩負著發展鹽湖產業和壯大青海經濟的重要使命,公司以“誠信做人,用心做事”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公司的價值觀是“我們首先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並保證始終如一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努力把濱地鉀肥打造成為鹽化行業的領先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