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敏

何燕敏

何燕敏,女,蒙古族,1962年5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團長,內蒙古自治區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一級導演。 創作的主要作品有舞蹈《頂碗舞》《盛裝舞》《向天歌》《吉祥頌》《布里亞特人家》《暖雪》,歌舞詩劇《呼倫貝爾大雪原》等,編導的舞蹈作品曾獲中國舞蹈荷花獎作品金獎、服裝金獎、音樂金獎,全國舞蹈比賽一等獎,文華獎音樂舞劇雜技劇類優秀劇目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一等獎、最佳節目獎,全軍文藝匯演總導演一等獎等。擔任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開幕式晚會、東協博覽會、國際民歌節等重大活動的主創導演。 常年下基層採風、慰問。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軍先進文藝工作者、北京軍區“十大女傑”。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何燕敏 何燕敏

何燕敏出生在軍人家庭,16歲在內蒙古軍區文工團參軍,走遍了內蒙古八千裡邊防線上的每一個哨所。軍營培養鍛鍊了何燕敏,使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軍人。特別是內蒙古軍區文工團,像是一位親人,見證了她從少年時期的舞蹈演員成長為舞蹈藝術家。見證了她從隨團慰問演出,到帶領文工團演員多次登上了舞蹈藝術的最高領獎台。

何燕敏是騎兵的後代,從小生活在軍人家庭,後來她自己也成為了一名軍人。“小時候父親經常給我講述騎兵的故事,講騎兵們如何克服困難。但是,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騎兵的威武、瀟灑。長大以後,父親告訴我,那是‘騎兵精神’。”何燕敏說,一天,她無意中發現了一張照片——一身戎裝的父親騎著駿馬,高大、瀟灑。“我注視著那張照片很久。我當時想,那一代軍人很多已經逝去,但騎兵精神卻仍然在邊防部隊留存,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邊防軍人。”

把騎兵精神搬上舞台,用舞蹈的語言來詮釋邊防戰士們戍邊衛國的精神,這一靈感的湧現,使何燕敏在短時間內就編排出《我的父親》。“我很幸運我生活在一個充滿深厚文化的地方,更幸運出身在軍人家庭又能穿上軍裝,站在父親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接過他的接力棒。”何燕敏說。

個人榮譽

2007年和2008年,何燕敏連續兩年擔任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開場舞的導演。分別創作了《花開中國年》和《飛向春天》兩部作品。她在208年文化部春節聯歡晚會上創作了作品《女子彈撥樂與情景舞蹈天鵝》這使她從一個優秀的少數民族舞蹈編導成為了一個能夠駕馭國家級大型晚會的導演,也成為了中國舞蹈屆一致公認的一線編導。

2007年在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總決賽中,一台雍容典雅、大氣磅礴的《盛裝舞》以9.992分的最高分一舉獲得大賽的金獎;

2009年在為建國60周年創作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中,第五場的舞蹈“吉祥草原”華麗曼妙、令人驚艷;

還有2008年央視春晚開場舞蹈《飛向春天》和久演不衰的《頂碗舞》、《漠柳》、《快樂的布里亞特姑娘》都是她的作品。

她榮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被首批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進文藝工作者”稱號,而這一殊榮在全軍也僅僅有50餘位獲得者。國家文化部為她頒發了“中國人口文化獎”,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三八紅旗手”,她是弘揚蒙古族舞蹈的傑出貢獻者。草原和軍隊是何燕敏藝術創作的原動力。她繼承了父輩老一代革命軍人的品質,獻身到部隊文藝工作當中。在她軍旅題材作品的創作中,融入了她民族的情感、民族的元素和對軍隊深深的摯愛。她創作出了《我的父親》《漠柳》等大量軍旅題材的舞蹈作品。

2015年9月15日,何燕敏被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共同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舞蹈作品

何燕敏 何燕敏

在近幾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文藝匯演上,何燕敏的作品屢屢獲獎。並且在第八屆全軍文藝匯演中,何燕敏獲得全軍總導演一等獎。由於何燕敏在軍隊文藝工作中的突出貢獻,她已經被收錄到即將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舞蹈史》當中。在剛剛結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屆全軍文藝匯演中,何燕敏創作的舞蹈《向天歌》和《快樂的布利亞特姑娘》分別獲得了金獎和銀獎。

何燕敏創作的歌舞作品《吉祥頌》經過央視春晚導演組若干次的嚴格審查,登上2011年中央電視台兔年春節聯歡晚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