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名片
何德華 (Teck-Hua Ho) 博士,賓夕法尼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aas商學院 " William Halford Jr. Family " 行銷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aas商學院學術事務副院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洲商業中心主任。
主講EMBA
加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研究領域
主要集中在B2B契約設計、戰略智商、互信的構建。
訪哈斯商學院何德華教授
在美國商學界排名前25名的商學院裡,只要提起“Professor Teck Ho”,可以說無人不曉。
Teck Ho,何德華教授為市場行銷學學者,他名揚美國商學界多年,目前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哈斯商學院(hass Business School)首席教授及市場部主任、哈斯商學院亞洲商務中心主任。1999年,當他年僅38歲時,已被美國頂級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聘為終身教授。
何德華教授之所以在圈內聲譽鵲起,成為美國市場研究領域響噹噹的人物,源自他在研究工作上的傑出成績與特殊的教學表現。
悠遊於美國商學界的“Teck Ho”不但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華校生。何德華教授這次回國訪問,為的是亞洲商務中心在新加坡舉行的首屆“伯克利亞洲領導能力會議”。
何德華說,亞洲商務中心每年聚集區內政界領袖、學者、企業家,分別在亞洲不同城市舉行“伯克利亞洲領導能力會議”,首屆會議以“家族企業的挑戰”為主題,已在三天前落幕。
去國20多年,何德華之所以能在美國學術界闖出名堂源自其真才實力。何德華的研究方向以商品價格的測定為主,其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多年來累積了數十篇論文,分別發表在國際市場行銷學與管理科學的頂尖級刊物,如《市場行銷科學》( Marketing Science)、《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及《行銷學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何德華同時也是《市場行銷科學》及《行銷學期刊》的副編輯 (Associate Editor)及《管理科學》的編輯。
從小就想當大學教授
何德華從醒南國小、華僑中學到華中初級學院,一路念的都是極具傳統華校色彩的學校,而他本身對於這個久違了的“華校生”稱呼除備感親切,還多了一份感念。
那天,何德華特地回返母校華僑中學,一來接受本報採訪,二來參觀正在華僑中學舉行的“華校校史聯合展”。離校30年,何德華仍清楚記得當年的教室所在,他領著我和同事上樓,仿佛重溫當年上課的情境。
坐在華僑中學餐廳里,聽何德華說他的成長經驗。沒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何德華童年時代住在裕廊一帶的甘榜里,念國小時,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吃早餐,然後從家裡步行25分鐘到學校上課。
何德華從小是個高材生,中四會考考了7個A1,高中時拿下4個A,如此優異的成績使他獲得公共服務委員會(PSC)獎學金,到國立大學完成學士學位。
提起歷年的學業成績,待人謙和的何德華教授輕鬆地說了句:“那是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小時候就想到有一天要在大學裡教書當教授。”
何德華的學習經歷極富變化,他首先學了電子工程學,後來發現綜合了人文與理工科的商科才是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於是轉向商學院,這中間還讀了電腦系。
何德華1985年國大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一度在經濟發展局任職,好學的他,在第一份獎學金的服務契約(bond)未滿時,又獲得另一份獎學金,先是在國大電腦系攻讀,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深造,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
37萬“自我鬆綁”
回頭看,何德華的人生轉折點,始於他赴美國深造。
在美國讀書期間,何德華教授深受猶太籍導師的欣賞。由於富有學習精神,懂得尊師重道,而又刻苦耐勞、不輕易發出怨言,被老師視為得意門生,愛才心切的老師還大力建議他到美國做研究。但由於必須履行服務契約,何德華後來還是在1993年回返新加坡,在國大擔任講師。
故事的開始是:國大執教一年後,何德華終究還是選擇離去。這也使作為PSC獎學金得主的他,必須付出高達37萬5000新元的代價解除服務契約,自我“鬆綁”。
何德華說:“當時我沒有多少錢,我只能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償還款項,這一點我很感激當局的靈活處理。”
何德華又為何願意拋下這么一大筆錢解除服務契約,說來也許叫許多人難以理解。
簡單的說,何德華之所以做出如此重大的抉擇,為的是圓自己一生的夢。
他說:“美國老師給我的建議當然產生了影響,畢竟作為傳統華校生,我十分尊師重道。但另一個原因是,我從小喜歡讀書,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教授,國大畢業後原想繼續讀博士,但因為有契約在身,無法如願。後來有機會到美國念書後,我發覺美國學術界是一個相對來說十分開放、自由的學術空間,這正是我所要尋找的,我怎能放棄?”
38歲被聘為終身教授
何德華說,他一貫熱衷於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錢財與物質生活並不是重要的考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讀博士學位的時候,何德華一家3口每個月只有1000美元的生活費,全家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就這樣刻苦過了4年。
何德華的信仰是:學術研究應是獨立而自由的。他說:“第一次到美國留學後,我發覺美國人對學術與學術研究十分尊重,整個學術研究環境十分自由自在,因為作為學術研究人員,保持學術研究的自由空間是十分重要的。
何德華說,美國也是一個尊重學術研究成績的國家,他舉例說:“在我們學校,即使是校長、院長也必須付費停車,但因為尊重學術研究成績,校內好幾個諾貝爾獎得主卻是少數幾個不必付費的學者。”
何德華說,校長、院長等職稱頭銜並不代表學術水準,它代表的是權力,而且是被appoint(任命)的。權力有來有去,有起有落,而學術研究成績是永恆的,它永遠屬於自己。同時,學術研究的終極標準並非權力,而是學術的水平與質量本身。
畢業自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何德華,後來留校執教,由於學術研究成績優異,1999年就被沃頓商學院聘為終身教授。在美國,終身教授一經聘任,聘期直至退休,七八十歲仍可執教,美國終身教授制度就緣於學術自由。學術界也一直捍衛終身教授制度,以獲得終身教授聘書為榮。
取自亞洲 回饋亞洲
何德華擅長市場行銷科學領域,目前教導的科目以定價(Pricing)與實驗經濟學(Experimental Economics )為主。在教學工作上,何德華教授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自2003年開始,連續4年獲得哈斯商學院傑出教學獎(Earl F. Cheit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問何德華,如何取得學生的尊重,連續4年獲選傑出教學獎。
何德華說,在美國教書,學生尊重的是老師的實力,只要學生覺得老師有真才實學,能夠傳授真工夫,即便是非美國人,或是英語發音不那么純正都不會是問題。
還是要做新加坡人
在教學上,何德華著重於啟發學生思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他說:“也許是過去接受華文教育的關係,我覺得華校生較注重細節,懂得將事情講得更清楚。在教學上,這也許會讓學生更清楚明了。”
在美國工作20年,何德華教授至今保留新加坡國籍。他和妻子劉菱菱育有一雙兒女,15歲的兒子何啟正與20歲的女兒何佳惠雖然在美國成長,但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那是因為,他的兒女在美國校內以華文做為第二語文,每星期六還到當地的華校上課。
身為亞洲人,何德華說,他今後將找機會回歸亞洲,回饋亞洲。
他語帶感情地說:“我能夠在學術界尋找到自己的天空,是我人生的第一個理想的實現。希望接下來在人生的另一階段,能夠完成另一個理想,回到亞洲,為亞洲人服務。能夠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回饋亞洲,是一件很好、很開心的事。”
做學問貴在執著與專注
何德華教授說,“華文教育”對他的影響很深遠。他認為,過去的華文教育十分注重潛移默化的功效,許多學生獲益不淺。早年受華文教育的人,在華教的潛移默化中,獲得人文教育較高層次的境界,包括人生觀、價值取向,例如待人處世的飲水思源,更加包容、理解的精神境界。在學習上更具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都是華文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的特質。
談話中,何教授回憶起他中學時讀的一篇課文。大意是在一艘輪船上,幾個乘客見少年衣衫襤褸,給了少年若干錢。後來聽到乘客不斷惡評他祖國義大利的壞話,少年按捺不住,把錢扔回施捨他但侮辱其祖國的乘客。
何教授說,這就是我當年受的教育。(按:何教授指的是夏丏尊《愛的教育》之一《少年愛國者》)
何德華說,研究學問貴在執著與專注,學術研究尤其不能取巧。他認為,他之所以擁有這些學習與做學問的優點,要感激過去十幾年接受的華文教育。
他說:“華校生更懂得在逆境中求存,我們從小就懂得要拼才會贏。這是華校生的優點:多一點自尊、多一點執著,多一點努力。”
在語文方面,何德華說,到美國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英語並沒有成為他的絆腳石。他說:“過去我連阿基米德原理都是用華文念的,但到了美國,除了第一兩年較為辛苦,需要稍微適應之外,並沒有問題。這也因為我一貫廣泛閱讀書報雜誌,視野的開闊程度並不遜於美國人。這也是使學生心服口服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