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品言

何品言

何品言(1937-2009),女,漢族,陝西武功縣普集鎮屈家村人。其作品剪法舒暢,有著玲瓏剔透的剪紙語言,先後曾在武功縣老年書畫展、武功國際蘇武文化節以及鹹陽市舉辦的中日剪紙交流暨中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學術座談活動中展出並獲多項獎項。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生平介紹

2011年12月,由何品言女士的丈夫屈憲昌先生編著的《長憶賢妻何品言》一書由香港創維文化藝術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詳細介紹了夫妻51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開篇這樣寫道:“……一九五五年春天,我十九歲,在周至中學讀高中一年級。我的四叔母張羅著要給我說親,我開始不願意,說是我還年輕,正上學,等幾年以後再說。四叔母一再說,她已經托她娘家一個伯叔小妹子說好了,那姑娘是她小妹子在民校學習的同班同學,十八歲,觀音堂人,要我一定要見見面。經叔母這么一說,我就有點心動了。四叔母的伯叔小妹子,我是從小就熟悉的。四叔母的娘家在相距七、八里地的高村北堡,四叔母有一個伯叔四叔父,家住在村城門外的東側,那裡只有兩三戶人家。我從小逢年過節跟四叔母去她娘家,四叔母總要帶我去她四叔父家。那是一個普通的小農家,三間莊基,前邊三間坐南向北的廈房,院子東西兩對面六間廈房,東廈房住人和做灶房,西廈房養著一頭紫紅色大牛,安放了一副石磨,整個院子收拾的乾淨潔爽。四叔母的四叔父我叫四舅爺,五十多歲,是一個慈眉善眼、心靈手巧的人。農閒時間,會用竹篾編制各樣器物和玩具,西屋的板樓上堆放著他為村中過年時跑竹馬而編織的竹馬。用時糊上紅、黃、白、黑各種顏色的紙張,再貼上用紙剪成一綹一綹的馬鬃和馬尾,就成了活靈活現的戰馬。劉玄德的白龍馬、關雲長的赤兔馬、張翼德的烏龍駒,在燈光映照的竹馬場地上奔跑跳躍,演繹出虎牢關“三戰呂布”,關雲長單騎“保皇嫂”,張翼德“夜戰馬超”等等故事。四舅爺曾送給我一個他編織的螞蚱竹籠,是一個品字形的籠子,由三個小方籠子組成。螞蚱那蟲子生性好鬥,若在一個籠子裡放入幾隻,它們就會互相打鬥,以至咬掉翅膀大腿,吃空肚子,極其殘忍。這種品字形的籠子,每一個小籠內只放入一隻,三個小方籠可分別放入三隻,避免了它們的打鬥。螞蚱振羽鳴叫時,似乎有一種心靈感應,一隻鳴叫會引起其他幾隻同時鳴叫,有時互相接替鳴叫,你方鳴罷我方叫,有節有奏,非常悅耳動聽。那是個剛收完麥子的時節,螞蚱都從麥地逃入苜蓿地里 ,我在苜蓿地里捕捉了三隻螞蚱,綠翅膀綠身子,非常漂亮,我們叫它“大綠袍”。天天用嫩黃瓜和嫩菜葉餵養,養的很精壯,在籠中爬上躍下,歡實得很。中午將籠子掛在朝太陽的牆上,它們好像鼓足了氣力,一陣接一陣地振羽長鳴,既動聽又有催眠作用,陪伴著人們度過炎炎夏暑。……”

作品欣賞

2012年11月,由何品言女士的長子屈少敏先生整理編著的《何品言剪紙藝術》一書由香港創維文化藝術出版社正式出版。書中詳細摘錄了何品言女士有代表性的作品74幅。何品言剪紙作品剪法舒暢,有著玲瓏剔透的剪紙語言。她藉手中普普通通的小剪刀綻放出瑰麗多姿的藝術品。她的想像力豐富,剪功精湛,構圖優美,花鳥魚蟲都在她手下栩栩如生。

重要活動

2012年11月18日下午,武功縣何品言剪紙藝術座談會在縣政府會議室舉行。縣政協主席張永亮,副主席葛超,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廣電局、縣文化館等單位領導及鹹陽市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學者40多人參加座談會。 縣政協主席張永亮首先讚揚了何品言老夫人對我縣民間剪紙藝術所作的傑出貢獻。同時,他強調武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渾厚,今後要進一步充分挖掘武功的歷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要加大對我縣民間文化的蒐集整理力度,讓武功悠久燦爛的文化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會上,鹹陽市美協主席成中艾,鹹陽市西畫研究會副會長桂亞明,市著名文化學者、文化宮老師趙瑤,市文物旅遊局副局長王微波,我縣原政協副主席劉志謀等以各自獨到地見解進行了發言:從不同的角度評價了何品言剪紙藝術魅力所在,其剪紙作品風格獨特,包含著對生活的摯愛和對民間剪紙藝術的追求,構圖虛實得當,色彩選材協調,單色、三色修飾強烈,作品很具個性、很感人、很受啟發。在何老夫人三周年祭日之際編輯出版作品集,既是對已逝者的緬懷,同時也是對我縣民間文化的促進。

最後,何老夫人長子屈少敏向縣文體廣電局、縣文化館贈送何品言剪紙藝術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