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5~1948年),福建省福州市人。民國14年(1925年)舊曆元月二十九日生於台江十木間角海關職員家庭。1937年考入福州英華中學,翌年轉學上海。
1943年8月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44年春節返回福州期間,結識在他家養病的中共地下黨員林白,在林教育下,接受革命思想。同年轉學到當時內遷到邵武的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在校期間結識中共地下黨員,接受革命思想,與進步同學共同組織“馬列主義學習小組”。
1944年10月領導福建協和大學學生開展“反奴化”民主運動,迫使學校當局接受學生要求,並藉機改選學生自治會,使進步學生掌握了自治會的領導權。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大學遷回福州。不久,中共閩江工委(後改為閩浙贛區黨委城工部)在協和大學建立學生委員會,何友禮任學委委員,積極協助黨組織開展學生運動,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
194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夏被選為協和大學第二屆學委書記。
1947年1月北平發生“沈崇事件”(美軍強姦北大學生沈崇的事件),中共閩江工委決定發動學生運動,聲援北平學生,抗議美軍強姦女大學生暴行的鬥爭。何友禮受命在一線領導這次鬥爭,牽頭組織協和大學等六所學校的學生,在各校召開座談會,發動學生罷課並上街遊行,揭露與抨擊美軍的罪行。由於組織慎密,應對得當,使這場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
同年2月,閩浙贛區黨委根據形勢發展需要,決定在中共閩江工委的基礎上組建城市工作部,統籌城市工作與城市周邊的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隨後,閩江工委(城工部)在閩侯縣龍山村召開會議,研究和部署開闢“第二條戰線”。會上,何友禮被評為“據點英雄”,當選城工部領導下的閩江工委常委,不久兼任學委書記,領導福州市的學運工作和城市地下軍的作戰行動。
1947年3月25日,國民黨警察無故毆打並扣押省立福州中學的學生。何友禮按照城工部的部署,領導並組織各校學生(後擴大為全社會)舉行聲勢浩大的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政治鬥爭,迫使國民黨福建省主席劉建緒答應了學生提出的懲辦兇手、公開道歉等全部要求。
1947年11月奉調閩浙贛區黨委宣傳部,任區黨委的主要宣傳陣地人民社的社長,主編《人民》刊物,指導各游擊區的革命鬥爭。
1948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受到牽連,被調到閩侯縣游擊區接受審查,不久蒙冤罹難,年僅23歲。
1956年黨中央重新審理“城工部事件”後為被錯殺的同志平反,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何友禮為革命烈士
人物貢獻
民國32年8月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春節回福州,結識在他家養病的中共地下黨員林白,在林教育下,接受革命思想。民國33年,友禮轉學到福建邵武協和大學化學系,與校內林吉安、陳世明等秘密組織9人參加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每周集體學習馬列主義著作1次,還傳閱中共黨報等革命材料。次年10月,他領導全校學生開展反奴化民主運動,持續罷課6天,並改選學生自治會,使進步學生掌握自治會領導權。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大學遷回福州魁岐。中共閩江工委在協大建立學委,友禮任委員。同年11月,友禮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35年,協大常委在螺洲召開擴大會議,友禮被任為第二屆學委書記,從此專職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民國36年1月,友禮協助李鐵組織福州學生聲援北京學生,抗議美軍強姦女大學生暴行的鬥爭,深入各校召開座談會,組織協大等6個大專院校罷課和上街示威遊行,揭露與抨擊美軍罪行。2月,中共閩江工委在龍山召開會議,正式成立閩浙贛區城市工作部,友禮被評為英雄,任城工部領導下的閩江工委常委,負責福州市學運工作。民國36年11月,他調往省委宣傳部工作。翌年4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錯殺,年僅23歲。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何友禮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