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這次會議被稱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但無論會議多么受關注,想通過一次會議徹底改變人類命運顯然只是電影裡會出現的情節,除了國家、政府層面的行動之外,減少碳排放是每個地球公民都能夠也是應該做到的。
要點
好
社會看法
“一個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算得這么精確嗎?”
“沒錯,不僅如此,連搭電梯,洗熱水澡,喝瓶裝飲料這樣的事,也有辦法算出碳排放……” “8月27日,開車25.6公里(4.72千克)+搭電梯24層(5.232千克)+用電腦10小時(0.18千克)+外食三餐(1.44千克)+熱水澡15分鐘(0.42千克)+洗衣機40分鐘(0.117千克)+開電風扇10小時人均(0.25千克)……“台灣減碳達人”張楊幹這一天的碳排放總量為14.104千克。“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植一棵樹;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為此,需要植三棵樹……”一種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器這樣告訴人們。
網路相關信息
近來,這種計算器在國內一些網站上相當火爆。它有一套精確的計算公式,將“公眾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碳補償”這一鏈條直觀而簡潔地呈現出來。如果不以種樹補償,則可以根據國際一般碳匯價格水平,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補償10美元。用這部分錢,可以請別人去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