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隨著中國北方冷空氣的來襲,除了暖寶寶貼片繼續熱賣之外,又有燃油金屬暖手爐、USB接口取暖設備等陸續推出,受到白領的熱烈追捧。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好,可許多人也因使用不當造成燙傷,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占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老年人使用保暖用具也一定要當心。定義
“低溫燙傷”就是因為這些取暖設備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也會造成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而當皮膚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對人體傷害
由於這種燙傷常發生在人體下肢。一般情況下,皮膚與低溫熱源短時間接觸,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但如果低溫熱源持續作用,就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低溫燙傷和高溫引起的燙傷不同,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患者特徵
被低溫燙傷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覺不易甦醒的人和感覺遲鈍的人,以致發生燙傷還不自覺,不少燙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才被發現。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沖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因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會加長,治療上也比較麻煩,尤其是創面深切嚴重的低溫燙傷,通過局部換藥的方法很難治癒,須採用手術方法把壞死組織切除,依燙傷的程度而異,外科接受治療。
改善
為了避免發生低溫燙傷,老人最好不要長時間接觸溫度超過體溫的物品。一些患有糖尿病、脈管炎或中風後遺症、長期臥床的老人以尤需特別注意。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更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等取暖設備。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水溫不易過高,熱水袋外面最好用布包裹隔熱,或放於兩層毯子中間,使熱水袋不直接接觸使用者的皮膚。
熱水袋不要灌水太滿,裝70%左右熱水即可,水溫不要太熱,並趕盡袋內的空氣,不要擠壓熱水袋,注意把蓋擰緊,防止水流出來。使用熱水袋取暖的時間最好不要過長,最好是睡覺前放在被子裡先暖被窩,睡覺時取出來,儘量避免整夜置於被窩內,如果想睡覺時放在腳下取暖,要用毛巾把熱水袋包上,不要使熱力表面直接作用在皮膚上。
醫生提醒
在使用各種取暖設備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在使用金屬和電子取暖器時,有封套的要使用封套,並且不要緊貼皮膚,這樣就可以避免絕大多數的低溫燙傷了。
案例
24歲的戴恩妮·巴克斯特(DionneBaxter)家住埃塞克斯珀弗利特(Purfleet),她曾是名倉庫保管員。有一天,她趴在iPhone手機上睡著了,第二天早上從恐懼中驚醒,手機在她的胸部灼燒出了一個5英寸(12.7厘米)長的傷口。戴恩妮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試圖用抗菌素膏和止痛藥治癒她的傷口。
2014年8月,株洲的蘇女士用手機和男友“煲電話粥”,突然感覺手機發熱,就把手機拿開,打開揚聲器繼續講了幾分鐘。掛電話之後,蘇靜感覺左臉頰有火辣辣的刺痛感,她以為只是暫時的刺痛,也就沒當一回事。但是,第二天上班的時候發現臉上的紅印依然沒有消失,拓片去附近的小診所瓶燙傷膏給她塗抹,但是幾天過去了,紅印並沒有因抹了燙傷膏而消掉,她趕緊去了大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竟然是低溫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