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時間
2016年7月7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洪國藩院士研發的低溫封閉多級PCR(Lcn-PCR)技術,近期以獨立一章的形式,被選錄在MethodsinMolecularBiology(《分子生物學方法》)叢書中。具體說明
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縮寫為PCR)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項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它可以將目標基因片段於數小時內擴增百萬至數億倍,成為當今生命科學研究最為重要且廣泛使用的技術手段之一。PCR技術是生命科學領域中的一項革命性創舉和里程碑,其發明人穆里斯(K.Mullis)博士因此項發明獲得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但是PCR技術的自身缺陷也制約了其在醫學臨床診斷上的套用,主要表現在鹼基錯配及非特異性擴增等問題上,而如何利用PCR技術獲得目的基因片段的精確擴增是拓展其套用的關鍵和難點所在。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洪國藩院士經過長期DNA基礎理論的潛心研究,成功研發出了低溫封閉多級PCR(Lcn-PCR)技術,克服了普通PCR技術的自身缺陷,同時具有超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並能排除環境的交叉污染。洪國藩研究組歷時10多年利用該項技術對數千病例的病原體感染進行了臨床平行對照檢測與研究,充分證實了該項技術的可行性與精確性,而且實驗方法安全、簡便,省去了超潔淨空間所需的設備,可在普通醫院中套用。
作為臨床診斷技術的一項創新成果,LcnPCR的有關內容以獨立一章的形式,被選錄在MethodsinMolecularBiology(《分子生物學方法》)叢書中。此項科學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發明專利和技術秘密,具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LcnPCR技術不僅可以用於醫學臨床檢驗診斷,而且還可以套用到農業、畜牧業、漁業、食品及海關檢測檢疫等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