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比爾
正文
中世紀印度教虔誠派運動領袖,著名詩人。生於貝拿勒斯,是一個未婚婆羅門種姓女子的棄兒,被一位穆斯林織布工收養並撫育成人,以織布為生。他是當時虔誠派著名領袖羅摩難陀(1360~1450)的弟子,晚年在北印度各地遊說,宣傳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接觸下層民眾,運用人民熟悉的方言寫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詩篇。他的詩歌在北印度廣為流傳。伽比爾的宗教哲學是印度教的吠檀多不二論(見吠檀多派)與伊斯蘭教蘇非派一神論的綜合。宣稱宇宙萬物的最高本體是一種無形式、無屬性的純粹實在,稱之為 "梵"、"羅摩" 或"安拉"。他反對教派的對立,號召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在共同信仰和兄弟情誼中團結起來;批判印度教的種姓歧視現象,主張在神面前人人平等,宣傳用"普遍之愛"去消除種姓壓迫。他對煩瑣的祭祀儀式、禁慾主義和瑜伽行者的寄生生活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批判。伽比爾的思想代表了下層人民的利益,表達了勞苦大眾反對封建壓迫的情緒,具有明顯的進步傾向。他的思想在北印度有著廣泛的影響。形成了"伽比爾派"。他的主要作品有《五百頌》、《羅摩尼》。其中一部分詩篇由詩人R.泰戈爾編譯成《伽比爾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