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潑勒納辛古紫萁

似潑勒納辛古紫萁 ,屬紫萁科。以243號煤核中保存的一件標本為代表,可能為根狀莖的一部分。時代產地為貴州水城汪家寨礦汪家寨組頂部1號煤層煤核,晚二疊世晚期。

基本信息

簡介

中 文 名 :似潑勒納辛古紫萁
科名信息:Osmundaceae,紫萁科
屬名信息:Palaeosmunda, 古紫萁屬
文獻描述:1983 Palaeosmunda plenasioides
形態描述:以243號煤核中保存的一件標本為代表,可能為根狀莖的一部分。直徑大於4cm。髓和皮層異質,由薄壁細胞和均勻混雜其中的分泌細胞團塊構成。薄壁細胞直徑40-100(多為60-80)m,橫切面近等徑,縱向上可能為伸長狀。分泌細胞略小於薄壁細胞。莖具網狀中柱及發育的葉隙。木質部環厚15-25個管胞。韌皮部5-6層細胞厚,細胞直徑15-25m。內皮層保存不好。皮層保存部分厚1.7cm,未見厚壁細胞的外部皮層。皮層最裡面的3-6層細胞形狀不太規則,多略沿徑向伸長,排列緊密。葉跡初生木質部內始式,剛分出時至少具兩個原生木質部束。葉跡多,每一橫切面上至少40-50個,多為C形,兩端內卷,弦向寬度為1.5-2.0mm,徑向厚度為1-1.5mm。葉跡木質部束被韌皮部整個包圍,內皮層則僅位於其外側。根單個地自正在分出和已經分出的葉跡外側面起源,直徑0.3-0.9mm,具二原形原生中柱,由10個左右的管胞構成。
比較研究:本種莖的主要特徵與古紫萁屬相去甚遠,如皮層不分為厚度近於相等的薄壁組織的內部皮層和厚壁組織的外部皮層、未見具托葉狀側向延伸物和圍繞著維管束的厚壁組織環的葉柄基部等。李中明(1983)將本種歸入古紫萁屬是不合適的。本種莖與Guaireaceae科的特徵則較相近,但與該科的幾個屬相比還有一些區別,如本種具網狀中柱並且髓和皮層內有較多分泌細胞團塊等。而Guaireaceae科其它幾個屬均具外韌網木管狀中柱或管狀中柱,髓和皮層內均不具分泌細胞團塊。因此,本種可能代表了Guaireaceae科一個新屬。
時代產地:貴州水城汪家寨礦汪家寨組頂部1號煤層煤核,晚二疊世晚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