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伴隨時光之曲而舞創作年代:現代作者:安東尼·鮑威爾作品體裁:小說
內容概要
《伴隨時光之曲而舞》是由4個三部曲組成的鴻篇巨著,這部自傳體諷刺系列小說反映了二十世紀中期英國上層社會的生活,成為同期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名著。其中包含的作品有《教養問題》(1951)、《買方市場》(1952)、《逆來順受者的世界》(1955)、《在莫莉女士家》(1957)、《卡薩諾瓦的中餐館》(1960)、《好心人》(1962)、《屍骨成堆的山谷》(1964)、《士兵的藝術》(1966)、《軍事哲學家》(1968)、《書籍確能陳設房間》(1971)、《臨時國王》(1973)、《傾聽暗中合聲》(1975)。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作為敘述形式的,主人公叫尼古拉斯·詹金斯。《教養問題》講述詹金斯在中學、大學和法國的學習經歷。他有兩個朋友,查爾斯·斯特林厄姆和皮特·坦普勒,三個人一起過著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與另一個學生肯尼思·威德默普爾的一本正經和追名逐利形成鮮明對照。詹金斯等人憑著貴族出身,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在事業上的成功也是必然。威德默普爾則不同。他的階級地位低下,其父不過是一個肥料商。然而,他在對金錢和權力的追逐中卻不斷地取得成功,引起主人公困惑和自嘲的反思,深感時間帶給人的變化高深莫測。《買方市場》中的相當一部分篇幅是描寫晚會、宴會和舞會的。詹金斯已是22歲的青年,在出版社裡工作,正在醞釀寫一部長篇小說。但是他與書中其他人物一樣,以夜生活的享樂消遣為主要生活內容。在一次晚會上,詹金斯與他人發生爭論,他所散發的傳單《打仗划不來》也被風吹散,驚動了在場的交際者,象徵了社會上的變化以及激進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上層社會人士。詹金斯與一位女性第一次發生性夫系,不再是童男。在《逆來順受者的世界》中,詹金斯在寫作上獲得第一次成功;他的作品出版了。他在愛情上也有所收穫,與坦普勒的妹妹發生了一段戀情。威德默普爾在商業上頗為得意,但是他在愛情上卻屢遭失敗。到了《在莫莉女士家》中,威德默普爾的愛情更加失意,明確地表明他這的種生活方式是不受上帝祝福的。與其相反,詹金斯與沃敏斯特勳爵的女兒伊索貝爾一見鍾情,很快就訂了婚。在事業上,詹金斯由出版業轉向電影劇本的創作,並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這時已是1934年、年近30歲的詹金斯第一次發現他生了白髮。朋友們使他了解到社會上的政治態勢,傳統的價值觀念似乎在受到威脅。《卡薩諾瓦的中餐館》引出已經結婚的詹金斯,並以此為導線,描述了幾對夫婦的婚姻關係,包括愛德華國王與辛普森夫人,儘管這兩位從未正式露面,但是在揭示主題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男女關係通常只能給人帶來不適乃至不幸。詹金斯結識了作曲家莫蘭德並由此得以了解藝術家的生活方式,通過與貴族生活方式的對比,進一步表現了當時的社會分化。《好心人》在時間上作了一次飛躍,並因此而成為後面三部戰爭小說的前奏。《好心人》記敘了詹金斯的童年。他在斯通赫斯特生活,父親就在附近的阿爾德肖特駐紮,部隊整裝待命,準備開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時間玩了一個小小的把戲,數年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人們依然體會到同樣的氣氛,聽到同樣的謠傳,時間在這裡如同劃了一個圓圈,一切都像是重複。詹金斯與他的父親一樣,堅持入伍去保衛祖國。威德默普爾也入伍了。為現存制度服務的精神被作為殘餘的封建思想而受到嘲諷。戰爭三部曲《屍骨成堆的山谷》、《士兵的藝術》和《軍事哲學家》仍持從容不迫的敘述口吻,講述遠離戰場的軍事生活。最有諷刺性的情節是,威德默普爾在軍隊青雲直上,詹金斯、斯特林厄姆和坦普勒都成了他的下屬。早年聰明而討人喜歡的斯特林厄姆此時變得憂悶寡歡,在飯廳里當服務員。坦普勒原本從事金融業,入伍後對威德默普爾的態度大為改變,後被威派去執行一項秘密行動並遭身亡。斯特林厄姆也被殺。這兩人的死亡與威德默普爾均有關聯。帕米拉·弗利頓是早已出場的人物,在該書中成為主角。她與各色軍官上床,最後成為威德默普爾的妻子。《書籍確能陳設房間》走出戰爭,描寫1945年後的社會生活。威德默普爾受封成為終身貴族,帕米拉無比得意。她繼續放蕩的生活方式,與各種人物發生關係。詹金斯退伍後重操舊業,過著文人學者的生活。他開始蒐集羅伯特·伯頓的資料,打算為他寫一本書。《臨時國王》將讀者帶到20世紀50年代末,詹金斯已經50多歲。他的兒子已經快到入伍年齡了。活躍的帕米拉在一次情場失意後用藥過量,結束了她狂亂的一生。莫蘭德也在久病之後辭世。二戰後的英國社會在一些新角色的登場表演中得到喜劇性的描繪。退伍軍官丹尼爾·托坎豪斯和被稱作“書籍確能除設房間的巴格肖”,都是書中生動有趣的人物。在最後一部作品《傾聽暗中合聲》中,威德默普爾經歷了巨大的心理變化,他放棄世俗生活,加入了一個熱衷於神秘儀式的迷信團體。他喪失了不少理智,卻仍然精力充沛,最後在奔跑中用力過度而死,死時還不到70歲。詹金斯的晚年相當安寧。他溫和、安詳、善解人意,具有獨立的思想和一個創造性的技能,是一個具有完善人格的人。詹金斯最後在自己的鄉間別墅里觀看焰火,四處飄散的煙霧令他想起全書開卷時的場面:清道工在街道旁的火邊圍坐著烤火。當時的火與煙使他就生活的規律與時間的變化產生遐想;此刻,詹金斯再次想到生活與時間的奇特關係。他感嘆道:“在冬日的靜寂中,就連四季的勻稱運動似乎也停止了。”
作品賞析
《伴隨時光之曲而舞》是一個整體,不能拆散。它如同普魯斯特的名著《追憶逝水年華》,讀者必須通篇閱讀,方能體會到作品的妙處。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是尼古拉·詹金斯,實際上,在小說涵蓋的從20世紀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的近40年時間裡,真正在作品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書名中提到的那個角色:時間。因此,這部多卷本作品也常常被簡稱為《時光之曲》。在《教養問題》中,詹金斯就曾這樣明白地點題說:“四季手挽手,臉朝外,隨著帶翼裸身老人彈奏的曲調節奏舞蹈。”事實上,這是對普桑的繪畫的文學描述。作者認為這幅繪畫表現了時間與人生的關係:“有些人也像四季神那樣,臉朝外,按照複雜的節拍,手挽手運動。”卷帙浩繁的《伴隨時光之曲而舞》,就是以此來組織結構的。全部作品耗去了作家24年的光陰,記敘了英國社會在二十世紀早期到中期的生活畫面。這部多卷本鴻篇在結構上是頗為講究的,作者尤其注意到敘述的完整性和前後的呼應。第一部小說《教養問題》的開頭以火為媒介,引出主人公對古代的遐想(“不知為什麼,雪花落入火中的景象總是令我想起古代的世界……”),最後一部《傾聽暗中合聲》的結尾則以焰火為導線,重新提起四季(暗示四季神)的循環。從表面上看,人事更迭,世態蒼桑,像四位女神在原地轉圈的舞蹈,周而復始,頗有規律,實際上,時間玩出的把戲是沒有人能辨出的。詹金斯作為敘述者,看到了各種人物的經歷,興衰榮辱,沒有一樣是人們自己所能左右的。關於兩次災難性的世界大戰,也沒有誰能預見到它們對人類所造成的巨大破壞。第六部小說以《好心人》為題目,而“好心人”指的卻是專司復仇的三女神。作為戰爭的發起者,“好心人”引出了關於戰爭的三部曲,記敘了兩次世界大戰。詹金斯的兩位朋友,均在戰爭中喪生。時間,總是出人意料地安排著人的命運。《伴隨時光之曲而舞》的敘述方法,曾經受到批評家們的熱烈評論。雖然在長達12部的鴻篇巨奢中只用一個敘述者頗有點冒險,大有口吻單調、視角狹窄的危險,然而批評家們不得不承認,作者妥善地處理了敘述者與敘事的關係,避免了上述可能。首先,作者賦予詹金斯溫和的性格。他客觀,善解人意,富有洞察力,而且很有幽默感。他從不對他人匆忙下結論,而是與讀者一起去觀察人物的言行,讓人物展現自己的面目。其次,作者通過其他人物來“觀察”詹金斯,從而使讀者感到書中的描寫並非全部經過詹金斯的選擇。作品的內容是經過選擇的,身為貴族的鮑威爾在他所熟悉的事物中選擇題材,《時光之曲》中的人物以上層人物為主。正因為這個原因,《時光之曲》是一部自傳體作品。拿詹金斯的經歷與鮑威爾的經歷作一個比較,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不過,作品的敘述方法頗為謹慎而有節制,體現了作者的文雅風度與超然姿態。但是,也有的批評家將此視為作品的一個缺陷,認為這種謹慎與節制來自敘述口吻的不一致(詹金斯時而用參與者的身份敘述,時而則操起作者本人的旁觀者口吻講話)。善於寫自傳體小說的鮑威爾,從1976年起開始陸續出版他的多卷本回憶錄《且莫中斷》,其中的第一部《春天的嬰兒》(1976)就已經顯露了它與《時光之曲》的相似,引起了評論家和讀者的興趣。評論家將《且莫中斷》看作是“真正的自傳”,而《時光之曲》則是“虛構的自傳”。“虛構的自傳”具有更高的文學價值。美國評論家盛讚它的文雅風格,稱它充滿“優美、魅力和含蓄的幽默”,是“20世紀中期重要的文學成就之一”。鮑威爾的朋友、名作家伊夫林·沃這樣評論《時光之曲》:“它比《追憶逝水年華》更現實,也比它更有趣”,它“客觀、冷靜、幽默,結構精巧準確,是完美的英國式的小說”。
作者簡介
安東尼·鮑威爾,英國小說家、戲劇家。1905年12月21日生於倫敦。父親是英軍軍官,祖上是威爾斯著名的貴族世家。1923年至1926年在牛津大學讀書,獲歷史系學士學位。畢業後在倫敦的達克沃思出版社工作,長達10年之久。其間鮑威爾創作了5部小說,前4部均由達克沃思出版社出版。這4部小說是:《午後的人們》(1931)、《維納斯堡》(1932)、《從觀察至死亡》(1933)以及《代理人與病人》(1936)。這些作品反映了鮑威爾的諷刺特色以及好以青年男子作主人公的傾向。1934年,鮑威爾與帕克南小姐結婚,成為另一貴族大家庭的成員,並因此而進入倫敦的文人圈子。1936年後,鮑威爾為《每日電訊報》等報刊當撰稿人,並曾受聘於華納兄弟電影公司。1937年鮑威爾夫婦去好萊塢小住3個月,與海明威、費茨傑拉爾德會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鮑威爾堅持入伍,曾在威爾斯團任軍官,後任陸軍部聯絡官,榮獲數枚戰爭勳章。戰後他重新開始寫作,1948年出版了17世紀作家的傳記《約翰·奧布里和他的朋友們》,並編輯了《短暫的生活——約翰·奧布里文選》(1949)。後來,他在倫敦的華萊士藏品陳列館中的普桑繪畫中找到靈感,並以此來命名他的鴻篇《伴隨時光之曲而舞》。此外,鮑威爾著有劇本《花園之神》(1971)以及多卷本回憶錄《且莫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