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是在每日膳食營養攝入量(RDA)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組每日平均膳食營養素攝入量的參考值。制定膳食營養供給量既保證人體對能量和營養素的生理需要,又能保持它們之間的平衡。目前,一些歐美國家已對營養素供給量標準達成共識,我國現行的是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修訂的推薦攝入量(DRIs)。
DRIs的4個營養水平指標:估計平均需求量(EAR)、推薦攝入量(RNI)、適宜攝入量(AI)和可耐受的高限攝入水平(UL)。
估計平均需求量
估計平均需求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的群體,對某種營養素需要量的平均值。營養素攝入量達到EAR的水平時可滿足人群中50%的個體營養需要,但不能滿足另外半數個體的需要。EAR主要用於制訂推薦攝入量,評價或計畫人群的膳食攝入量。
根據某一年齡、性別組中攝人量低於EAR個體的百分比來評估群體中攝入不足的發生率,評價其營養素攝入情況是否適宜。針對個體,可檢查其攝入不足的可能性,如某個體的攝入量低於EAR兩個標準差,可斷定不能達到該個體的需要量。
EAR是計畫和制定推薦攝入量的基礎。如果已知EAR的標準差,則RNI定為EAR加兩個標準差,即RNI=EAR+2SD;如果資料不充分,不能計算標準差時,即RNI=EAR×1.2。
推薦攝入量
推薦攝入量(RNI)相當於RDA,系指可以滿足某一特定性別、年齡及生理狀況群體中絕大多數個體(97%~98%)的需要量的攝入水平。長期按RNI水平攝入,可滿足機體對該營養素的需要,維持組織有適當的營養素儲備和保持健康。RNI是個體適宜營養素攝入水平的參考值,是健康個體膳食攝入營養素的目標,不是評價個體或群體膳食質量的標準,也不作群體膳食計畫的依據。如果某個體的攝入量低於RNI,可以認為有不足的危險;如果某個體的平均攝入量達到或超過了RNI,可認為該個體沒有攝入不足的危險。與EAR相比,RNI在評價個體營養素攝入量方面的用處有限,當某個體的營養素攝入量低於RNI時,並不一定表明該個體未達到適宜營養狀態。
適宜攝入量
適宜攝入量(AI)系指通過觀察或實驗而獲得健康人群某種營養素的攝入量。例如純母乳餵養的足月產健康嬰兒,從出生至4—6個月,其營養素全部來自母乳,故母乳中的營養素含量即是嬰兒的AI。在研究資料不足不能計算EAR時,可設定AI代替RNI。AI與RNI的共同點是兩者都能滿足目標人群中幾乎所有個體的需要,區別則在於AI的準確性不如RNI。
某些營養素超出AI值則具有毒性,例如維生素A及D。AI是個體營養素攝入的目標,同時也是限制過多攝入的標準。健康個體攝入量達到AI時,出現營養缺乏的危險性很小,如果長期攝入超過AI值時,則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可耐受的高限攝入水平
可耐受的高限攝入水平(UL)是指平均每日攝入某種營養素的最高量,即這個量幾乎對所有個體健康都無副作用。當攝入量超過UL時,發生毒副作用的危險性增加。大多數情況下,UL包括膳食、強化食品和添加劑等營養素之和。
當機體攝入量低於UL時,可以肯定不會發生毒副作用;當攝入量超過UL時,發生毒副作用的危險性增加,但不能以UL來評估人群發生毒耐作用的危險性。
中國膳食結構的問題
中國人膳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生活方式病增加。一是膳食中穀類、薯類和蔬菜比例下降,油脂和動物性食品明顯增多。淵查顯示,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城市人群平均每人每日的穀類食物消費量均在400g以下,動物性食物均在200g以上,
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均已超過膳食能量的30%。二是維生素A、B和礦物質鈣的攝入普遍不足。三是食鹽攝入過高,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平均13.5g,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防治高血壓和冠心病的建議中提出的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在6g以下的標準相差太遠。四是白酒的消耗量過多,能量過剩,體重超重在城市較為突出。五是食品衛生狀況仍存在不良情況。此種膳食發展會增加人群中患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