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先後在英國的倫敦大學天文台﹑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美國的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以及威爾遜山天文台和帕洛馬山天文台從事研究工作。
1978年任美國基特峰國立天文台台長﹐《天文與天體物理述評》主編。
他主要研究活動星系和類星體。五十年代同M.伯比奇﹑福勒﹑霍伊爾等人研究恆星內部的元素合成過程﹐共同提出BFH理論(見元素合成理論)。此後﹐研究確定星系質量的動力學方法﹐並用同步輻射理論最先估算了射電星系的巨大能量。
六十年代以來最先探討類星體同星系核活動的關係﹐對類星體譜線紅移的性質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他和妻子M.伯比奇合著的《類星體》(1967年)一書是這方面的第一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