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情
《伯尼》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發生在東德克 薩斯的一個叫做亨茨維爾的小鎮,傑克·布萊克飾演一位叫做伯尼的殯葬人員,他的工作主要是與老人打交道,為此他與鎮中一個古怪且富有的寡婦(雪莉·麥克雷恩飾)糾纏在了一起。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Bernie | 傑克·布萊克 | ---- |
Danny Buck Davidson | 馬修·麥康納 | ---- |
Church Patron | Veronica Orosco | ---- |
Larry Brumley | Tommy G. Kendrick | ---- |
Don Leggett | Rick Dial | ---- |
Cashier | Mona Lee Fultz | ---- |
Neighborhood Onlooker | 加里·提格 | ---- |
Scrappy Holmes | Brady Coleman | ---- |
Mel | David Blackwell | ---- |
Lonnie | Sonny Carl Davis | ---- |
Reverend Woodard | Larry Jack Dotson | ---- |
Mr. Estes | 格蘭特·傑姆斯 | ---- |
Mrs. Estes | Juli Erickson | ---- |
Truck Driver | Christian Stokes | ---- |
Jerry | Dale Dudley | ---- |
Lloyd Hornbuckler | Richard Robichaux | ---- |
Kevin | Gabriel Luna | ---- |
The Judge | Jerry Biggs | ---- |
Professor Fleming | Richard Jones | ---- |
Action News Cameraman | Daniel Zubiate | ---- |
Prison Visitor | Wendy Crouse | ---- |
Federal Agent | Kevin Machate | ---- |
Church goer | James Leonardo Mayberry | ---- |
Courtroom Witness | Robert Lambert | ---- |
Townsfolk | Patty Allieri | ---- |
Waitress | Margaret Hoard | ---- |
Mourner | Caroline McNeil | ---- |
上一頁 | 1 | 2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
職員表
製作人 | Michael Bassick |
導演 | 理察·林克萊特 |
副導演(助理) | Kayse Goodell |
編劇 | 理察·林克萊特 、Skip Hollandsworth |
攝影 | 迪克·蒲波 |
剪輯 | Sandra Adair |
藝術指導 | Bruce Curtis |
美術設計 | Rodney Becker |
服裝設計 | Kari Perkins |
視覺特效 | Dan Dixon |
獲獎記錄
2012年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馬修·麥康納
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伯尼》講述的是一個帶有著強烈的黑暗色彩的喜劇故事,由著名的獨立電影人理察·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自編自導,以一種嚴絲合縫的結構體系完美地捕捉到了一座德州小鎮的田園生活,而且處處透露著一種說不出來的歡騰、友善、反常以及絕對奇妙的感覺,然後再對發生在這裡的一起命案進行了抽絲剝繭的細緻分析,想要弄清楚這裡面到底都發生過一些什麼事情……在影片中飾演了伯尼·泰德的是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而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的角色則是負責這起案件的檢查官丹尼·巴克·戴維森——事實上,早在1993年的時候,自從林克萊特和麥康納在《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中有過第一次愉快的合作以來,他們就已經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他們自然會留心地尋找再次相聚到一起的可能性,林克萊特承認道:“與我以往關注的話題比較相似的是,《伯尼》同樣是一部被詭異、離奇的色彩渲染的喜劇作品,至於創作靈感,則來源於真人真事,對焦的是一個深受大家喜愛的小城鎮的殯儀從業者,他先是與當地最刻薄但最富有的寡婦成為了朋友,可是最後卻殺死了她。”
對於馬修·麥康納來說,理察·林克萊特可能是他迄今為止合作過的惟一一個能夠拍拍他的肩膀就吸引住他的全部注意力的電影導演了,麥康納說:“不管是林克萊特還是我,我們都覺得一起拍攝一部影片的過程還是相當地具有趣味性的……只要我們湊到一起,用不了幾天的時間就能構思出一個完整的故事立意,而且是在一種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其實真的要細數起來的話,並沒有什麼複雜的原因在裡面,無非是林克萊特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歡和他一起工作時的感覺,因為我們都從中找到了太多的快樂。”
由於改編自曾真實發生過的事件,這也意味著理察·林克萊特可以藉此機會對影片中出現的角色進行一對一的素材收集工作,甚至真正去接觸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他回憶到:“我的深入研究工作是從伯尼開始的,然後我還與他的辯護律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包括傑克·布萊克在內,他也希望親自見見這些人,所以說整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差不多在15年前,我特別去旁聽了對伯尼的審判,也想看看他是如何替自己證明的——在我看來,如果你正在製作的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那確實是需要極大的技巧性,由於你必須得考慮到牽涉其中的人的感受,也只能竭盡所能地還原事實真相了,儘量把精準值調到最大。”
也許是因為理察·林克萊特本身就是在美國德州的一個小城鎮裡出生並長大的,所以他才會對這樣的環境如此熟悉,甚至採用的是某種類似於紀錄片的紀實風格,林克萊特描述道:“我以前從沒有想到過,自己竟然會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去獲得一個適合搬上大銀幕的故事素材——瑪喬莉·紐金特死了,伯尼則正在坐牢,所以對於演員們來說,他們是沒辦法和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達成與想像相符合的一致性的,因為我們確實是不具備這個條件和機會……所以我們惟一的渠道,就是儘可能多地走訪和這件事有關聯的‘知情人’,然後從旁枝末節或不同角度的信息中推敲出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我讀了很多記者斯基普·霍蘭沃茲(Skip Hollandsworth)對這起案件所做出的新聞性質的報導和記錄——他以前還曾為《德州月刊》(Texas Monthly)寫過一篇關於伯尼的審訊的文章,我真的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於是我決定讓霍蘭沃茲加入我的編劇行列,由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屬於伯尼的傳奇經歷,感覺上很像是我們通過不同的人曾有過的不同經歷,然後將各類非議和閒談全部匯總在一起,由它們來為我們講述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當我的腦子裡第一次萌生這樣一個想法的時候,我們都興奮極了,畢竟我曾經真正去過判決現場,而且有的時候,是非流言也是一種體現人性的表現方式,特別在這種小地方,勢必會顯得更加地強烈一些。”
得到了升華的黑色喜劇
也許正是鑒於這樣一種創作特質或初衷,《伯尼》才會具備如此黑暗的喜劇風格,包括幽默的標準,也透露著一種反覆無常的古怪,馬修·麥康納說:“當我第一次看到劇本的時候,我馬上就意識到,這顯然是理察·林克萊特曾創作過的一部最有趣味性的作品,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我都抑制不住自己的大笑聲了……我覺得林克萊特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他為整個故事添加的那種純粹意義上的無辜,不但很有吸引力,而且非常令人感動,就這樣引領著我一路沉迷進去——至少我沒覺得這裡面的內容黑暗到讓人壓抑的地步,反而在詼諧的程度上更令人刮目相看一些。”林克萊特則補充道:“事實上,我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到影片的發展方向最後會走進這樣一個相對晦澀的角度,我想大家之所以會生出同樣的感覺,主要源於這裡所包含的一起謀殺,我認為這很可能是每一個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最黑暗的話題了,但伯尼的人生卻並不是這樣的……所以這裡只有那么幾分鐘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陰暗。”
雖然來源於真人真事,但為了獲得比較直接且很有衝擊力的滑稽效果,一定的誇張處理自然也是在所難免的,理察·林克萊特解釋道:“以馬修·麥康納飾演的丹尼為例,他所塑造的就是一個相當直接的檢查官形象,一本正經到了一種近乎於愚蠢的地步,而這個角色所具備的喜劇色彩,恰好就衍生於這裡……然後是伯尼,傑克·布萊克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這樣一個人物環境當中,不但對他走路的樣子模仿的惟妙惟肖,還有口音方面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因為我們非常幸運地拿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伯尼的一些錄音片斷,其中有一段就是他在教堂做禮拜的時候錄下來的。不過,當布萊克終於有機會和伯尼面對面交流的時候,他一開始對這個人物的很多既定的印象,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觀。”
與此同時,理察·林克萊特還在《伯尼》中有意強調了一些德州特有的地域色彩,雖然帶有著強烈的美國風情,但有的時候卻像是正在觀看一部來自於另外一個國家的電影作品,林克萊特說:“即使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可是州與州之間的風俗習慣,仍然有著很大的區別之處,而且你對一個特定的地方的概念和認識,大多取決於一些影像畫面和文字信息……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如果你並沒有去過德州,那么對於你來說,這裡就已經等同於是國外了,所以我製作這部影片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這種明顯的地方主義的劃分——說實話,這個過程還是非常地有意思的,基本上而言,我們是以一種圖例的方式模糊了明顯的地區分布。”
差不多是在1998年12月份,理察·林克萊特在翻閱《德州月刊》的時候,第一次看到了斯基普·霍蘭沃茲寫的關於伯尼的文章,他回憶道:“我一放下雜誌馬上就給霍蘭沃茲打了一個電話,我們就這個故事聊了很多,比如說伯尼為什麼不得不以謀殺結束這一切的動機,我們都覺得這更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而這恰好也是霍蘭沃茲在報導中所採用的切入角度……由於他們可能再也沒有抗訴的機會了,所以我也想出席對伯尼的這次審判。可以說我經歷了全過程,這對於我來說全部都是相當個人化的體驗,我人就在法庭上,也看到了陪審團成員的樣子,包括馬修·麥康納的角色在審訊中說過的一些話,全部是我親耳所聞,然後轉化成了創作這部影片時所依據的第一手資料。”
除此之外,理察·林克萊特還從當地鎮民那裡廣泛的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全部都是從一些雜七雜八的訪談內容中截取出來的,林克萊特說:“在為雜誌寫文章的時候,斯基普·霍蘭沃茲就已經做了復蓋範圍非常廣泛的調查,所以他手中的材料都是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的……至於出現在影片中的人物結構,則以一種巧妙且流暢的方式混合了專業的演員、知道這個故事的人以及認識伯尼的鄰居。”
事實上,在採訪斯基普·霍蘭沃茲的過程中,理察·林克萊特就已經隨手寫下了很多與之相關的小笑話,他表示:“這裡最讓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伯尼》是從一連串很難評定真假的閒談或傳聞中收取的信息,繼而一點點‘還原’當時情景和細節,雖然可能不是絕對地真實——畢竟 瑪喬莉已經不在人世了,而伯尼又選擇三緘其口,所以我們只能根據在小鎮裡流傳的訊息來推敲出前前後後都發生了一些什麼……好在這裡只有那么大一點的地方,哪怕是傳聞,也不會脫離真相太遠,所以作為一個相當關鍵的社會元素,我覺得這對我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起到的絕對是一個積極正面的作用。”
至於馬修·麥康納的檢查官形象,在影片中更像一個起到了道德警醒作用的工具,所傳達的是一種更為理性的聲音,他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對每一個人說——難道你們都瘋了嗎?麥康納說:“我想這恰好是整個故事最具有趣味含量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案件的過程一直處在跌宕起伏的懸而未決的狀態中,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場審判會以什麼樣的結局收尾,但正是因為大家都了解伯尼是不會被宣判無罪的,反而更激起了他們想要了解整個案件的全過程的好奇心,可以說這是一種相當巧妙的手法,也是我的角色存在的目的。”
上映日期
美國USA2011年6月16日......(Los Angeles Film Festival)
巴西Brazil2011年10月6日......(Rio deJane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UK2011年10月23日......(London Film Festival)
美國USA2012年3月14日......(SXSW Premiere)
美國USA2012年4月21日......(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Festival)
美國USA2012年4月27日......(limited)
美國USA2012年5月4日......(expansion)
新加坡Singapore2012年7月12日
瑞典Sweden2012年9月5日......(DVDpremi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