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馛

伊馛(?―459年),一作伊珝,代郡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少時勇猛剛健,善騎射,有力量。初歷任侍郎、三郎、振威將軍,封爵汾陽子。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伊馛,代人也。少而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多力,曳牛卻行。神?初,擢為侍郎,轉三郎,賜爵汾陽子,加振威將軍。
世祖之將討涼州也,議者鹹諫,唯司徒崔浩勸世祖決行。群臣出後,馛言於世祖曰:“若涼州無水草,何得為國?議者不可用也,宜從浩言。”世祖善之。既克涼州,世祖大會於姑臧,謂群臣曰:“崔公智計有餘,吾亦不復奇之。吾正奇馛弓馬之士,而所見能與崔同,此深自可奇。”顧謂浩曰:“馛智力如此,終至公相。”浩曰:“何必讀書,然後為學?衛青、霍去病亦不讀書,而能大建勛名,致位公輔。”世祖笑曰:“誠如公言。”
馛性忠謹,世祖愛之,親待日殊,賞賜優厚。真君初,世祖欲拜馛為尚書,封郡公。馛辭曰:“尚書務殷,公爵至重,非臣年少愚近所宜荷任,請收過恩。”世祖問其欲,馛曰:“中、秘二省多諸文士,若恩矜不已,請參其次。”世祖賢之,遂拜為中護將軍、秘書監。以功賜爵魏安侯,加冠軍將軍。後出為東雍州刺史,恩化大行,百姓思之。轉殿中尚書,常典宿衛。世祖親任之。從幸瓜步,頻有戰功,進號鎮軍將軍。興安二年,遷征北大將軍、都曹尚書,加侍中,進爵河南公。興光元年,拜司空。及為三公,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太安二年,領太子太保。三年,與司徒陸麗等並平尚書事。五年薨。

主要成就

伊馛擔任東雍州刺史期間,大力推行恩德教化,深為當地百姓所思念。後來入朝擔任殿中尚書,長期掌管宮廷的守衛工作,深得太武帝的親近與信任。

家族成員

兒子
伊蘭,襲爵河南公,官至散騎常侍、庫部尚書。
孫子
伊盆生,伊蘭之子,封爵平城子,官至征西將軍、代理岐州刺史、西道都督。
曾孫
伊武平,伊盆生之子,官至司徒祭酒。
伊武榮,伊武平之弟,官至直閣將軍。

歷史評價

拓跋燾:"馛智力如此,終至公相。"
魏收《魏書》:①"少而勇健,走及奔馬,善射,多力,曳牛卻行。";②"及為三公,清約自守,為政舉大綱而已,不為苛碎。";③"伊馛以勇力見擢,而能贊伐姑臧之策,請參中秘之官,世祖嘉之於前,良有以也。"李延壽《北史》:"娥清、伊珝俱以材力見用,而珝以謀猷取異,其殆優乎。"司馬光《資治通鑑》:"馛善射,能曳牛卻行,走及奔馬,而性忠謹,故魏主特愛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