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伊陟,商朝大臣。據說是伊尹的兒子。商王太戊在位時,伊陟被任命為相國。太戊因為對都城亳生長的妖樹“祥桑榖”感到恐慌,就問伊陟這是怎么回事。伊陟說:“我聽說妖是懼怕德政的,難道是因為您的德政有不足嗎?我勸您還是多修些德政吧。”太戊聽從了他的建言,修德政,最後“祥桑”果然枯死了。
經典列傳
史書記載
伊陟的名字在歷史上只出現了一次。據《尚書·商書·鹹有一德》記載,〖鹹乂〗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伊陟贊於巫鹹,作《鹹乂》四篇。〖伊陟原命〗太戊贊於伊陟,作《伊陟》、《原命》。[1]《尚書》記載伊陟著有《鹹乂》四篇。“妖不勝德”
《上古簡史.神鬼王朝--殷商》參考四書五經等書籍,寫有“在帝太戊朝初期,國都亳的宮殿外面祥桑穀共生,樣子長得不雅觀,一天就長成大拱。帝太戊非常害怕,問宰相伊陟怎么辦。伊陟說:“我聽說妖不勝德,帝的政治綱領恐怕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以德治國就好了。”太戊於是以德治國,祥桑枯死。天下於是太平,伊陟在巫鹹面前歌頌帝太戊的功德,讓上帝能夠聽見,帝太戊在太廟燒香的時候稱讚伊陟,引為自家人。諸侯趕緊都來朝拜,表示一切行動聽上帝。大殷復興。”[2] 國家出現不祥的徵兆,古人科學技術不發達,不能解釋原因,因此驚恐。伊陟卻認為是帝的德政出現問題,所以才有妖孽出現。疏導商帝向仁愛道德方向治理國家,並作文四篇告之祭祀之地,因此不祥之兆破滅。“妖不勝德”實際上是人定勝天,對不確定的、具有恐嚇性的、封建迷信事物的有效有理的否定。表明商相伊陟見識高遠,無畏鬼神,具有不一般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