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闕關即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東周時,為京都南面的重要關隘,是洛陽南下,汝穎北上的必經之道。東漢時定為洛陽八關之一,其間山谷相連,自古為防守要地。《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晉知躒趙鞅帥帥納王使汝寬守闕塞”,“秦攻魏將犀武於伊闕,進兵攻周,敗於伊闕”。《史記》:“秦昭王十四年,白起攻韓魏之師於伊闕”。《舊唐書》: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親率重兵北據邙山,派將軍史萬寶率兵“自宜陽南據龍門”,遂攻取洛陽。1948年3月,解放洛陽,也是首先拿下伊闕,繼而攻取洛陽。
相關詞條
-
伊闕
伊闕,即今河南省洛陽市區南約2公里處的龍門。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門闕,故曰伊闕。 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
名勝史跡 伊闕之戰 煬帝建都 香山白園 -
伊闕山
伊闕山又稱龍門山,或曰鐘山,在洛陽南面,海拔263米。西起熊耳,東連嵩山,其中伊闕系天然門戶,為洛陽南面的險要關隘。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的龍門石窟十萬尊...
基本信息 主要景點 遊覽時間 民俗活動 相臨景點 -
余闕
余闕(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生於廬州(今安徽合肥)。元末官吏,先世為唐兀人。元統元年(1333年)進士及第,授同知泗州(安徽泗縣)事。...
生平簡介 史書記載 後人憑弔 親屬成員 -
闕
闕,中國罕見姓氏之一,做姓氏時讀作(què),國內主要分布於湖南、浙江,江蘇,福建,安徽,台灣等地,海外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在中國古代文獻中,...
詞義 詞性變化 常用詞組 古建築中的闕 分類 -
伊河
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於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陶灣鎮,流經嵩縣、伊川,蜿蜒於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河,...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流域概況 河道治理 -
太行關
太行關在山西省晉城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故名。古稱天井關,據《讀史方輿紀要》,關南有天井泉三所,其深不測,因名。
地理位置 史料記載 古鎮 廟宇 戰場 -
伊水[河南境內南洛水支流]
伊河,是中國黃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於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陶灣鎮,流經嵩縣、伊川,蜿蜒於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闕而入洛陽,東北至偃師注入洛河,...
幹流概況 水文特徵 主要支流 流域概況 河道治理 -
四關
四座關塞。
-
十四闕
十四闕是《東西動漫社》的現任主編。古龍迷。雙子座。外號“植物殺手”。
長篇作品簡介 短篇作品 卷首語